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氧”生福地 仙居恩施 恩施市 从“老少边穷”到旅游打卡地

发布时间:2019-09-29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古称施州,人口80.9万人。这里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硒资源丰富,有“鄂西林海”“世界硒都”“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等美称。近年来,恩施市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茶叶百强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有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家女儿会和恩施玉露三张名片。

70年风雨征程,70年沧桑巨变。“氧”生福地,仙居恩施。在鄂西南莽莽群山中,恩施市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武陵山区。

截至2018年12月,曾经被“老少边穷”帽子压得抬不起头的恩施市,已有111个贫困村出列,14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4.9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化旅游、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齐头并进。

城市按照5A景区标准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水平等不断提高,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新时代,新作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新征程上,恩施市务实重行,砥砺奋进,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干到底,争当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排头兵,实现高质量发展。

脱贫攻坚拔穷根

蓝天之下,碧水之滨,飞檐翘角的土苗风情建筑错落有致,吸引着众多游人前往。龙马风情小镇位于恩施市西北边陲的龙凤镇。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出行难,困扰着世代繁衍生息的土家苗寨人。

上世纪90年代,龙凤镇青堡、龙马等村2万余人,出山要走一条20多公里的山道,蹚过六七条湍急的河水,翻越一处叫手爬岩的险段。手爬岩由悬壁上人工凿出的几个凹槽组成。没有涉水攀岩的本领,村民们几乎出不了大山。

1993年秋,五六个村民抬猪过河的艰险一幕被拍下来,刊发在《人民日报》上,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013年,由国务院部署,省委省政府具体指导,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大幕徐徐拉开。试点以龙凤为点、恩施为片,在“退耕还林、扶贫搬迁、移民建镇”等方面先行先试。龙凤人逐渐走出贫困。“以前种水稻,因为灌溉水源有限,我们得通宵排队放水。”7月2日,随着最后一截水管焊接完成,红土乡的“绝壁引水”工程全部完工,天落水村村民覃道学看着管网里喷涌而出的清泉,感慨万千。天落水村位于恩施市最偏远的红土乡西南部,其背靠虎头山绝壁,俯瞰马尾沟河,世世代代的村民远眺连绵起伏的大山,渴望喝上干净的水。“再难也得引水。”为彻底解决全村3000余人吃水难题,政府争取到国家小农水项目落地。悬崖峭壁下,茂密森林中,红土人肩挑背扛、凿孔吊索,在原始森林中和峡谷绝壁上“拼”出了15.6公里的生命之源。今年7月,终于结束了靠天吃水的历史。“坚持党建引领,以深厚的为民情怀转变工作作风,把扶贫扶到根上、扶到点上,确保如期高质量脱贫。”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恩施市对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2590名“尖刀班”干部奔赴大山,吃住在村,1.1万名扶贫干部结对帮扶贫困群众,攻坚责任层层压实。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留守难、增收难,压在贫困户身上的一座座大山被一个个搬走。

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恩施市111个贫困村出列,14万人告别了贫困,18393人搬到新居,累计改造危房11782户,贫困发生率降至4.91%。

碧水蓝天绿如茵

“每天就像是在景区工作,上下班就是旅游。”在恩施上班的外地人,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满眼绿色,蓝天白云随时可见,恩施人在朋友圈中晒出的美景令人羡慕不已。

绿色是恩施市的底色和城市的标签。把大自然赐予的好山好水好景好空气当作绿色发展的宝贵资源。恩施市的“绿色共识”越来越深。

依托凤凰山、五峰山、土司城、枫香坡、林博园等生态绿岛,恩施市建成了清江河、龙洞河等一批上规模的生态林景观带,防护林面积达到228公顷。

推窗见景,低头拾绿的期盼也正在变成现实。该市推进“拆围透绿、见缝插绿、裸土覆绿”行动,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清江河畔,景观设计面积近6平方公里,全长约23公里的清江带状公园火热在建。城市公园、休闲绿地、游园广场等城市休闲游憩地建设不断推进,公园绿地总数30个,面积达3798亩。

漫步恩施城区,“山环水绕林拥城”的城市风貌正逐渐凸显,一座诗意栖居的生态城市正渐渐形成。

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建设,更需要保护和治理。

清江是恩施人民的母亲河,“水色清明十丈,人见其清澄”,是人们对清江的美好记忆。恩施市加大清江流域环境保护力度,成立清江保护委员会,制订《清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分近期、中期、远期对清江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江河、水库等水域网箱全部拆除。实行“三级河长制”,推进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将环保保护纳入全年目标考核范畴。像管河一样管理林地和山体。恩施市首次在全省推出“山长制”,明确林地和山体的管护人、管护责任等。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恩施市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试供水,4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建成投用;农村“厕所革命”有序推进,新(改)建城乡公厕129座,改造户厕1.7万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城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5%、50%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地表水国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均达100%;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修复污染耕地,完成配方肥施用面积40万亩、土壤酸化治理面积21万亩。

系列“组合拳”持续发力,州城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7年,优良天数达到317天。恩施市成功创建5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省级绿色示范乡村、91个省级生态村,拿下“湖北省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个个省级、国家级荣誉。

全域旅游引领绿色发展

近日,中国摄影家协会首次举办“‘摄影发现中国’最美山水、最美城镇推荐地”征集推线活动,恩施从3015个推荐地中脱颖而出,位列“十大最美景观”摄影地第三位。

恩施大峡谷、梭布垭石林、清江、女儿城、土司城……恩施,一次次成为国内外“网红”旅游城市,吸引着八方而来的游客。

谁曾想,旅游资源丰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恩施市因群山阻隔,交通不便,养在深闺无人识。“我们开始做旅游时,接待一个团就是几个人,2010年之前,一年才接待七八百人到一两千人。”回忆起起步时的旅游业,2005年就涉足恩施旅游的恩施康泰国际旅行社董事长乔梁记忆深刻。

巨变发生在2009年。鄂旅投集团进入恩施,投重金打造了恩施大峡谷景区。也是在那一年,恩施大门打开,迎来了沪渝高速公路通车,游客八方而来。恩施大峡谷游客接待量达到14万人次,全市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此后,铁路、航空相继开通,高铁动车通达全国,成公交化运营,航线覆盖全国17个主要城市。

交通的改善,助力恩施旅游业飞跃发展。

恩施市有了新目标,谋划全域旅游,相继出台《恩施市全域旅游规划》《恩施市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动计划》《恩施市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

从5A级景区到美丽乡村,该市高标准编制凤凰山、五峰山、挂榜岩等城市公园和二官寨、洞下槽、枫香坡等乡村旅游专项规划。

以点带面,点线成片,“一心三带六组团”全域化旅游布局已然形成:城区旅游集散中心;东边富硒养生带、西边和北边山水观光户外运动带、南边乡村休闲带;大峡谷组团、大清江组团、梭布垭组团、土司城—女儿城—柳州城环城旅游组团、枫香坡乡村休闲旅游组团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组团。

旅游要素不断健全,固牢全域旅游的底子。恩施市旅游公路总里程达到2300公里,规划新建生态停车场17个,可提供停车位900个,累计新建或改造厕所165座,其中旅游厕所55座,改造景区周边农户厕所1.1万座。

砥砺奋进十年,恩施旅游产业有了质的飞跃。旅游人次达2111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从8亿元到18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7.9%。30万土苗儿女吃上“旅游饭”,恩施旅游减贫经验入选国际旅游减贫典型案例。9月初,恩施市成为我省三个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

2019年1月7日,深圳伟丰新能源有限公司动力电池生产项目落户恩施,恩施市2019年招商引资喜获开门红。7月31日,中国制造500强上市企业红太阳集团与恩施市签订投资协议,落户恩施……一个个绿色项目,不断激发和释放出绿色发展新动能。

生态文化旅游引领,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产业集群齐步发展。恩施市委、市政府紧跟恩施州委、州政府决策,谋划“四大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争当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的排头兵。

2018年,“恩施玉露”成为东湖茶叙用茶,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茶”,品牌价值达18.1亿元。小小的恩施硒土豆也越卖越火,最高可卖到将近20元一斤。

数据显示,2018年,恩施市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产值达到180亿元,硒产业总产值达115亿元,生物医药产业综合产值达23亿元,完成清洁能源产业总产值10.7亿元。

群众幸福生活按下“加速键”

“家门口可以看音乐喷泉,再也不用去外地看别人家的喷泉了。”9月27日晚,家住州城的向远芳一边欣赏音乐喷泉,一边用手机记录美景。

恩施市清江流域城区段,长150米、宽26米、主喷超过80米的音乐喷泉伴随着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不断变换造型,随后,喷泉以水幕电影的形式向游客和市民讲述恩施故事与城市发展。一时之间,“网红喷泉”频频刷爆恩施人的朋友圈。恩施市围绕“一江一古城”规划,全力推进城市公园、道路、美化亮化工程,打造5A级景区城市。

这样的城市建设,在恩施市区全面落地开花。

六纵五横四环的城市骨架全面拉开,城市功能逐步完善。209国道绕城线华硒物流园段、龙洞河南路、旗望公路建成通车;高旗大道、西湖大道、金龙大道等项目加快推进;硒都大道、旗峰大道等工程相继开工;施州大桥东片区下穿通道贯通、九岭岗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工程全面竣工。

颜值再次刷新,城市品位有效提升。三条高速出入口绿草茵茵,花团锦簇。主要道路上,大红灯笼高高挂,整座城市风情万种。

出行更加便捷,城市更加美丽,市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农村,一个个中国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生态文明乡村……如明珠般镶嵌在硒都大地。农村变美,农民变富,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4月29日,屯堡乡马者村健身广场投入使用,1500名村民有了“健身房”。篮球场、羽毛球场、全民健身驿站……这个占地165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青山环绕,是湖北省全民健身示范工程。

打球、跳舞、下象棋……乡村娱乐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民日子越过越滋润,越过越有精气神。

70年来,恩施市致力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加大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力度,民生福祉建设显著增强。

优化布局调整,均衡资源配置。恩施市打造教育品牌,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高中毛入学率达93.98%。

文旅事业蓬勃发展。恩施市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宣传推介旅游文化资源、招商项目,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加强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加快建设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权责清晰、保障适度、科学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1%,各险种总参保人数达55万余人次。

上一篇:金融活水滴灌三农
下一篇:着眼民生难题,一线检验初心,大旱当头——黄石扶贫队就地转成抗旱防火队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