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从围垦造田到人地和谐

发布时间:2019-10-09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磊通讯员李理

60多年前,来自全国20多个省200多个县市的数万农垦人走进江汉平原,将荒滩、湖泽变成良田。潜江,无疑是其中一段传奇——自1955年起,国家陆续在潜江建设总口、白鹭湖、运粮湖、后湖、熊口、周矶六大农场,总面积353.8平方公里,人口13.5万人,形成颇具规模的农场群。

2019年全国农垦扶贫产业(水产养殖与营销)示范交流活动上月在潜江举行,其成功的转型发展经验,为新时代全国农垦提供了借鉴。

从湖面萎缩到人退湖进

秋天的后湖农场,美得令人心醉,2万亩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内,上万只水鸟或隐匿于芦苇荡,或盘旋湖面,大地铺满金黄。

然而,这些美景前些年曾命悬一线。返湾湖原本有5万亩水面,随着后湖农场多轮围湖造田、造池,萎缩至7000亩,湖底淤泥加深、湖泊水位变浅,逐渐恶化到五类水质,栖息的动物从几百种锐减到40多种。

如今,潜江打响生态修复战,曾经靠围垦而生的农场便成为主战场。在后湖农场,611户3500人拆掉渔网、搬出老屋,由农场提供就业岗位及基本生活保障。这一退,湖区保护面积增至2万亩。

今年,潜江将返湾湖这一绿色名片向外推介,引来知名企业卓尔控股关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卓尔投资21亿元,打造湖北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居民李万军由渔民变为护湖员,“过不了多久,让更多人欣赏到家乡美景。”

从土地抛荒到虾稻共作

白鹭湖农场水源充沛,早些年却是人人弃田的“水窝子”“穷袋子”,单纯种水稻、棉花,效益差,致使大量土地抛荒。

种地不赚钱,是相当一部分以农业为主的国有农场面临的困境。

2012年,白鹭湖农场关山分场率先破题,他们探索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虾稻共作模式。该农场相关负责人称,农场亩均收益从2000元提高至5000元,虾稻共作面积逐年增加,至2019年8月,总面积达5.2万亩,占耕地面积90%以上。

这一火种,在潜江乃至湖北被点燃——湖北虾稻共作面积、产量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陶忠虎认为,国有农场能集中土地等资源,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场在发展农业方面挖掘自己的“法宝”,如后湖农场建成全省最大的小龙虾交易中心,与省发改委共同发布湖北龙虾价格指数;运粮湖农场试验出我省首批富硒虾、稻,顺利打入市场……

白鹭湖农场关山分场农工徐国林说,如今,土地又成了香饽饽。

从老旧农场到花园农场

运粮湖农场副场长程平安说,农场成立半个多世纪,基础设施老旧,大多数职工还是住在旧平房。现在,大伙住进小区楼房,有灯光篮球场、景观绿道。场里将42公里公路刷黑,植树造林1000亩,场区森林覆盖率突破30%。

潜江通过“一减、一合”,助推农场变花园。

减负担。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减轻国有农场办社会负担。今年,农场兽医站、血防站、派出所、国土所等“七站八所”以及医院学校等机构移交潜江市接管。“仅医院移交出去,农场每年就少支出200万元。”程平安表示,这一改革,让农场有了更多精力扩大经营、改善场区环境面貌。

合社区。运粮湖农场由1个集镇、5个分场组成,居民点40余个。该场将集镇同心社区、光明社区合为一个社区。农场一分场退休农工颜克霞在湖景花苑小区买了房,举家搬到集镇居住。她说,镇上环境优美、生活便利,不少人都选择在集镇居住、开车去分场上班。

数据显示,去年该场集镇新增人口109人,城镇化率超75%。大批人搬进集镇后,居民点数量减少,近年光迁村腾地就有近400亩。“我们的目标是将居民点减少到6个,可腾地4000多亩,用于美环境、搞经营,让农场人在花园中生活工作。”程平安说。

上一篇:汉川“防贫保”雪中送炭
下一篇:浠水县燕毛咀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扶贫模式结硕果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