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8日,举国沉浸在喜迎祖国70华诞的氛围中,鄂城区新庙镇茨塘村稻田里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贫困户李其江正在收割稻子,他用金灿灿的稻子向祖国交出了一份脱贫致富的答卷,那饱含着稻香的喜悦是最好的国庆献礼。
说起李其江,茨塘村的人们都对这个67岁的老汉掬一把同情的泪。2007年,年仅23的长子遇害,他遭逢巨大打击,半年后,儿子的遗腹子诞生,抚养孙子的重担自然而然落在了老人身上。为此,老人一度上访,只想为儿子的惨死、孙子的抚养等问题讨个说法。岂料祸不单行,2014年,爱人王巧英罹患鼻咽癌,为给妻子治病,他找亲戚朋友帮忙,东拼西凑,筹到十余万元钱为妻子动了手术,耗尽了家里的一点老底子。雪上加霜的家庭成了秋风里的一片枯叶,随时有掉下来的可能。这更是滋生了李其江身上的怨气,他四处上访、告状,其实哪怕这些遭遇是无法怪罪他人和社会的。
2015年,扶贫政策的春风吹进了茨塘村,村干部了解了政策后让李其江提出申请,村里民主评议,一致通过了李其江对建档立卡扶贫户的申请。成为贫困户的李其江,在驻村帮扶单位市人防办扶贫干部们的帮扶下,在时任第一书记杨尚华润物无声的关怀下,一项项扶贫政策、一件件帮扶措施都一项不落地落实了,大家的行为逐渐捂热了这位老人的心。从此,李其江从一个专业上访户变成了带头响应国家政策的纯朴农民。
2017年,李其江通过金融扶贫政策贷款,通过村里流转了十八亩田地,分别种植了十亩水稻、五亩莲藕和三亩湘莲,还养了一塘鱼苗,当年收成不错。
2018年,受到鼓舞的李其江干劲更足了,他决定流转更多的荒置的田地。将水稻种植扩大到了十八亩,莲藕扩大到十亩,鱼塘扩大到了五亩,这一年的李其江还带动了同村的贫困户黄良民种水稻、养土鸡,并且开始有能力为其他贫困户发工资了。人手不够时,他请帮工会优先考虑贫困户,为本村的贫困户发了共计4500元的工资。每当残弱贫困户前来买农产品时,他是连买带送,怜贫惜孤的他赢得乡亲们的一片称赞!依靠党的扶贫好政策,在扶贫干部的帮扶下,他用勤劳的双手当年就“摘了帽”。李其江也成了新庙镇扶贫工作中“扶贫先扶志”、“脱贫先立志 致富靠自己”的脱贫先进典型,也深深影响了其他贫困户。
2019年,尝到甜头的李其江在去年的基础上,持续扩大种植规模,将去年种植的十八亩水稻扩大到六十亩,种植面积翻了三倍。俗话说:天养人,人享福;人养人,皮包骨。农民种田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天吃饭。可今年的梅雨季比往年来得更早,降雨比往年更猛。就在农民忙完插秧之后,接连不断的降雨淹没了稻田,刚撒完了农肥就在一场场雨水的冲刷下流失,刚插完了秧苗还没等到在田间站稳脚就齐刷刷的“卧倒”了。稚嫩的稻秧自播种下去就遭遇到恶劣天气的考验。常识告诉我们大雨过后必有大旱,据相关气象部门统计,今年是建国以来,本地区连续干旱时间最长的一年。进入七月后,连续三个月,降雨量跌至新低。这本是水稻种植最需要灌溉的成长期,却遭遇了大旱,令人心忧。市人防办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李柳木眉头紧锁,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到田间地头实地查看旱情,迅速会同村“两委”研究制定抗旱措施方案,积极到新庙镇农办协调抗旱经费,筹措抗旱物资,组织人力物力为李其江及周边的村民稻田抽水抗旱。干群齐心,众志成城,旱情终于得到了缓解。
金秋时节,丰收在望。秋风吹过,稻浪翻滚。看着眼前灿烂金黄的一片,灼目耀眼,近前察看,低垂的穗粒硕大饱满,富有光泽,仿佛都能闻到米饭的香味,大家的脸上乐开了花,李其江黝黑的脸上更是笑成了一道道褶子。事不宜迟,李其江决定在国庆节到来之前将水稻收割进屋,也算是国庆节为祖国献上的贺礼!
图为李其江在收割机上忙碌
得知消息的村“两委”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都赶到了田间。第一书记李柳木捧着金灿灿的稻谷问李其江:“老李,今年的亩产能有多少?”
“呵呵,不赖,亩产900斤没问题。”李其江响亮地回答。
李其江的老伴在一旁激动地说到:“我家稻子今年能丰收,全靠扶贫好政策,还有扶贫好干部,要不是大伙帮忙抗旱,今年就颗粒无收了。”
“别这样说,我们的职责就是为老百姓服务,贫困户能‘摘帽’,老百姓能致富,我们打心眼里高兴!”村主任王汉兵说道。
李其江的稻田里一派热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连成一片,在稻田的上空瓢荡,久久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