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郭大荣接受新华网采访。新华网 吴文华 摄
新华网武汉7月24日电(肖进安 吴文华 李晓笛)在湖北省保康县店垭镇大林村采访,乐观、自信、坚韧、诚信、朴实,这是郭大荣给新华网采访团队留下的深刻印象。
郭大荣今年55岁,他的经历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传奇。他是一名双眼失明的残疾农民,一年拄坏的竹仗就是20多根。虽然双眼失明,但是,养猪、种烟、种中药材,他样样都是行家里手。按道理来说,一个地处贫困山区、双眼失明的农民,即使坐等政府扶贫救助,也不会有人说闲话,但他硬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带领周边乡邻共同脱贫致富,在脱贫路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身残志坚,成为养猪、种烟叶、种草药的行家里手
郭大荣兄弟姊妹四人,他在家里排行老大。因为家里穷,读完初中就辍学了。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他却是远近闻名的“明白人”。在当地群众眼里,他更是一个能人。
1981年,初中毕业的郭大荣来到宜昌矿山打工。由于聪明勤快,第一年,他就轻松地挣回了500元。1990年,他承包矿山,个人年收入达5万多元。
1991年3月15日晚上,郭大荣带领工人在矿井下作业,距离他四米远的一枚哑炮突然爆炸。那次事故,导致他双眼失明,全身6处骨折。因为落下病根儿,一直以来,只要风一吹,眼睛就会落泪,一旦遇到阴雨天,腰部总是隐隐作痛。
为了恢复身体机能和基本容貌,郭大荣先后做了3次大手术,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几万元外债。
今天的郭大荣,性格开朗乐观,说话风趣幽默。但在当时,从一个风华正茂、年轻有为的老板,到双目失明的残疾人;从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到负债累累的困难户,郭大荣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不想拖累家庭,他一度想到了自杀。
图为郭大荣与妻子黎荣梅。新华网 吴文华 摄
在妻子黎荣梅体贴入微的照顾下,在乡亲们的劝慰和鼓励下,郭大荣用近2年的时间学会了生活自理,逐渐走出了痛苦。他对邻居说,眼虽盲,心不能瞎,要靠自己活出个人样。
1994年春,郭大荣让妻子买回2头猪崽,尝试力所能及地挣钱。他用竹仗当眼,摸索着剁猪草、拌玉米粉。半年后,卖了一头猪,收入2500多元。另一头作为年猪杀了。
“我不是废人,自己能养猪挣钱。”一头猪,点明了郭大荣的希望之光。
双眼失明以来,凭着一股志气和韧劲,郭大荣学习养猪、种烟叶、种草药,成为行家里手,无不让人感到惊奇。“别看老郭眼睛看不见,但他肯下力,干啥都有一套!”周围村民谈起郭大荣,都竖起大拇指。
在郭大荣所在的大林村采访时,正好碰上郭大荣家的烟叶“打顶”。远眼望去,他在烟田间来往自如,俯身摸摸烟叶顶部,准确掐去杂叶和烟花,和明眼人没啥两样。如果不是看见他空荡荡的眼窝,大家根本无法相信他是一个盲人。
“在这方圆一亩三分地上,我可以自由地行走。”郭大荣行走在崎岖的小道上,自豪地告诉新华网采访团队,自双眼失明后,他在这里从来就没有摔过跤。
图为郭大荣走在屋前的小坡上。新华网 吴文华 摄
自强不息,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
如果说学会走路对一个双眼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挑战,那么,养猪、种烟叶、种草药都是巨大的挑战。
1995年,郭大荣买了5头仔猪。但在养殖过程中,一旦生猪出现什么状况,每次都要由兽医上门指点、医治,有时还会误事,这让郭大荣非常苦恼。“自己难道不能学吗?难道不能扩大养殖规模吗?”
1996年春,当得知远安县有个养猪场,他就不停地缠着来看望他的邻居带他前去拜师。是年5月,在远安打工的表弟梁继平被郭大荣急切致富的精神所感动,骑摩托带他前往养猪场,去学习养猪技术。
养猪场技术员老杜见郭大荣是盲人,坚决摆手,“你个盲人还能学喂猪?看都看不见,猪咬了你咋办,磕了碰了咋办?”
“师傅,你看我眼睛也看不见了,别的钱也挣不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不学点门道挣点钱,一家人真没法活了……”郭大荣越说越激动,突然双膝跪地,双手紧抱老杜的膝盖。
真诚所至,老杜破例收下了这个盲人徒弟。之后,郭大荣吃住在猪场。老杜口述技术要领,郭大荣按照要领摸索、跟班学习。猪仔吃食时,他就蹲在猪圈里用手摸、靠耳听、凭鼻闻……渐渐地,他“摸”出了些道道儿,“听”出了点感觉,也“嗅”到了门路:一伸手就能知道哪头猪长膘了、哪头猪瘦了、哪头猪病了;从猪的叫声,他就能准确地判断该喂料还是该喂水。
图为郭大荣检查生猪生长情况。新华网 吴文华 摄
一直学习了半个月,郭大荣掌握了生猪配种、接生、配料、防疫、治疗等技术,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回家后,郭大荣的猪场逐渐扩大,发展到年出栏近百头的规模。
正在家境逐渐好转时,一场猪瘟再次让他陷入困境。
有一年夏天,郭大荣家快要出栏的70头生猪,一晚上就死了6头。这场猪瘟,让郭大荣亏了7万多元。
据郭大荣回忆,正当他因养猪失败一筹莫展时,烟站技术员来动员他父亲种烟叶。年迈的父亲一口回绝,郭大荣却下定了种烟的决心。“种烟不比养猪,哪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技术,你还是莫搞了。”烟站技术员说。
刚遭遇重击的郭大荣却死活不肯放过这个机会。连他的老母亲都说:“我这个儿子是个倔脾气,凡是他认准的事儿就一定要做到。”
拗不过郭大荣,村里的老支书向烟站担保:“让他试种3亩,不计入合同,种好了就收,种不好烟站也没多大损失。”就这样,烟站技术员同意郭大荣试种一年烟叶。
种烟没有烟炉,郭大荣就自己盖。寒冬腊月,他一个人拄着竹仗,一背篓一背篓地往距家一里多远的地方运土,建烟炉。一次负重100多斤,700多个来回,烟炉终于建好了。
更艰难的路还在后面。平地筛土、制钵育苗、栽烟浇水,平常人只要一天半就可以栽好的3亩烟叶,郭大荣和黎荣梅整整用了一个星期。熟悉他的店垭镇烟站技术员王平说,郭大荣每走一步,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十倍甚至百倍的艰辛。
不服输,不放弃。郭大荣的烟叶从3亩、5亩、10亩,最多一年发展到80亩。2012年以来,郭大荣家每年纯收入至少5万元,渐渐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
图为郭大荣给烟叶“打顶”。新华网 吴文华 摄
诚信守诺,带领乡亲走上共同富裕路
郭大荣家只有11亩责任田,目前除种植40亩烟叶外,还种植10亩玉米、3亩草药。其中40多亩都是按照每亩每年500元从周边村民家流转过来的。前来跟着他干活的村民多的一年收入上万元,最少的也有两三千元。
新华网采访团队在组织这些村民座谈时,他们对郭大荣的评价是“厚道、仁义”。
他们介绍,富起来后,郭大荣自费7万元修建了两个蓄水池,附近的村民遭遇干旱时可以免费取水。他还自己出钱平整了1公里多的山路,方便大伙出行。
2017年,郭大荣种植烟叶80亩,长势很好。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在烟叶生长和收割的关键时期,遇到连续20多天的阴雨和病虫害,郭大荣一下亏损4万多元。
有人给郭大荣建议,种烟确实亏了,能否少付一点工人工资?郭大荣却发起了脾气:“那是哪里话?一码归一码,我的亏损与务工的工人没有关系。”最后,他做通了儿子的工作,把儿子花9万多元买的小汽车作价4万元卖了,付清了务工乡亲的工资和流转费。
图为在郭大荣家烟地里务工的村民。新华网 吴文华 摄
由于2017年种植烟叶亏损较大,妻子劝他不要再种了。郭大荣却说:“我不种烟,周围那些不能外出打工、年老体弱的邻居怎么办?我多种一天,他们就多挣一天的钱。”
村民何尧政夫妻俩跟着郭大荣干,每年仅务工的工钱就有近1万元,再加上向郭大荣流转土地的几千元,结余不少。村里跟着郭大荣干活、搞种植的十多户贫困户,如今都已脱贫。
日子慢慢好起来,郭大荣组织村里的贫困户集中培训,教他们烟叶种植和生猪养殖等实用技术,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展致富项目。村民周正月萌发养猪念头,来找郭大荣指路子、出点子。郭大荣毫无保留地将科学养殖技术传授给她,手把手做示范、讲要领。经过一周学习,周正月掌握了科学养殖技能。
在郭大荣的带领下,全村已有40多名农民发展种养产业,且均已脱贫。
保康县是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湖北省深度贫困县,也是全山区县,2018年将整县实现脱贫“搞帽”。保康县委书记张世伟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一个盲人比一个正常人干出的业绩都要大,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反而成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郭大荣让人感动和敬佩。郭大荣是全县上下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代表人物,全县各级党员干部都要向郭大荣学习,弘扬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图为在郭大荣家烟地里务工的村民。新华网 吴文华 摄
图为郭大荣的烟田航拍照片。新华网 李晓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