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黄石市以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为契机,坚持宣传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通过抓理论武装、抓氛围营造、抓农村文明创建,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为我市脱贫攻坚营造了良好氛围,形成了强大社会气场,助力脱贫攻坚取得实效。
一、抓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抓部署。将脱贫攻坚内容纳入《2019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2019年全市县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同时印发了《关于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有关讲话精神的函》《关于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脱贫攻坚”专题学习的通知》,组织安排脱贫攻坚专题学习。二是拓展学习渠道抓实效。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带动下,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个人充分自学、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以集体学习研讨、专家辅导、专题报告等形式扎实全面加强学习。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灯下黑”“两张皮”问题,聚焦我市脱贫攻坚难题思考,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指针、找方法、找路径,不断提升学习实效。7月,印发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宣讲工作方案》,市、县二级联动在全市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专题宣讲,推动脱贫攻坚政策精神落细落实。三是强化督导检查抓落实。印发了《关于全市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自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到各地开展自查情况调研督导。将脱贫攻坚专题学习情况纳入全市意识形态工作巡察、督查和年终考核检查内容,在2019年市委第二轮巡察中,对8家市直单位脱贫攻坚学习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
二、抓氛围营造,筑牢群众基础。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把握宣传时度效。根据2019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各阶段、各节点的重点工作和任务,研究制定了《2019年度全市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工作方案》。党委宣传部门指导全市媒体进一步加大对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宣传报道的力度、深度和温度,为全市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和精神动力。二是媒体融合发力,深度挖掘树典型。组织市直媒体建好用好“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等脱贫攻坚宣传报道专题专栏,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成功做法、先进经验、特色亮点和取得的成效等进行重点报道,壮大了脱贫攻坚主流声音。5月6日,《东楚晚报》开辟了“脱贫攻坚先锋”专栏,聚焦基层脱贫致富先进人物;5月10日,《黄石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蒋超良在阳新县调研时强调强化抓党建促脱贫打赢脱贫攻坚硬仗》重点稿件;7月8日,黄石广电推出报道《阳新县:“田秀才”成为村民致富“向导”》重点稿件,各大新媒体平台融合发声,全社会共同关注、同推动脱贫攻坚的氛围愈发浓厚。三是构建监测体系,强化舆情管控。市委网信办建立了舆情监测系统抓取、舆情信息员报送的全方位、立体化涉贫舆情监测体系,及时全面掌握涉贫负面舆情,做到第一时间分析研判和应对处置,今年来未发生涉贫负面舆情炒作事件。
三、抓文明创建,筑牢精神家园。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树立文明乡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强2019年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项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建好用好红白理事会,组织近10万人参与“出嫁女回娘家祭祖”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楷模好人、“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的推选和学习宣传;积极组织“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已评出“星级文明户”7万余户。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文化力量。二是繁荣乡村文化,激活内生动力。广泛开展“戏曲四进”活动,组织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贫困乡村开展文艺文化惠民活动1200余场,打通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群众求知、求富、求乐需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作了《杨家喜事》《腊米》《我的美丽村庄》等农村题材文艺精品,一扫群众“等靠要”思想,让脱贫精神立起来、强起来。三是建好基层阵地,惠民生聚人气。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充实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力量,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加快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全市976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完成率100%,全省名列前茅。扎实推进农村祠堂的转化利用工作,各县(市、区)已建成祠堂转化示范点5家,旧祠堂正逐步转变为村民身边的精神文化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