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记者彭翠楠、通讯员李孝政、朱开良)金秋十月,走进利川市元堡乡朝阳易迁集中安置点,一座“马蹄大黄”标准化加工厂矗立在眼前,几十名村民在院子里忙着翻晒清洗后的大黄。像这样的扶贫车间,浙江省萧山区给利川一共援建了15个,已吸纳23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近就业。
2017年,在浙江打工的利川80后女青年胡习江,听闻政府免费提供就业扶贫车间的消息后,就返乡建起自己的鞋面加工厂,但规模有限。2018年11月,萧山区通过帮扶项目给其所在的柏杨坝镇双梨村捐赠了16台“罗拉机”,这些设备作为双梨村的固定资产,“入股”胡习江的启程鞋业。这样,村子有了一笔固定的集体经济收入,而车间增加新设备后,又能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如今,她的扶贫车间里,贫困户工人占比达70%,一个熟练工的月收入可达5000元。
双梨村的故事并非孤例。2019年,萧山区安排帮扶资金1385万元,启动了利川市柏杨坝镇金利茶叶加工厂、毛坝镇茶叶色选中心、忠路镇茶叶加工厂和文斗乡农科村茶厂等4个项目建设。又在汪营镇大路坪村出资465万元,援建萧山·利川香菇产业园。
利川市扶贫办副主任盛良表示,这条扶贫新路径,实现了贫困村、扶贫车间、贫困户的“三赢”: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有了保障;完善了扶贫产业的产业链;激发了项目所在地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大部分易迁户都据此就近就业,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利川市的大黄、香菇、茶叶等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