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冲村是浠水县丁司垱镇的一个边远的山区村,人口1900人、占地4.93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积1.5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9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0%、2015年村集体年收入仅2800元,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落后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8%。
村党委书记熊凤林说,这都得益于镇党委领导有力、基层党组织的堡垒战斗有力、脱贫攻坚的举措有力、村民的自主发展有力。
泥巴路上的“领头羊”:东奔西走,用腿蹚出“新天地”
出路在哪里?怎么样壮大村集体收入?如何能使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这一直以来都是村支部书记熊凤林的“心病”。
“必须解放思想,学别人的成功经验,多到外面学,将好的项目、好的技术带回来,我们大力支持你们!”2015年,在驻村工作队县机关工委书记郭卫清提出建议后,当时还是副书记的熊凤林就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东奔西走找出路。先后到兰溪镇盐客树村、双河口村考察中药材玉竹基地,到天门考察了黄花基地,到关口镇学习泥鳅稻谷套种,到洗马镇了解黄桃种植......
经过3年的东奔西走多方商量、反复推敲,龙潭冲村结合本村实际先后引进了种植中药材玉竹基地150亩、黄花基地50亩以及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167亩,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万元,带动73户贫困村民脱贫致富。
种养殖业有成效,可收入没有工厂务工稳定。“种养殖收益不稳定,还得靠产业就业。”弄清现状的熊凤林当即拍板,村两委班子成员又开始在谋发展的路上东奔西走。
党员干部村村找,户户访,定把能人请回乡。龙潭冲村4个村干部带头,47个党员作先锋,对11个村民小组、520户农户一一上门“找人才”,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上门,一次没摸排清楚就多上几次门,上午汗湿了衣服回家换一件下午继续“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8月在一次入户上门闲聊的时候,熊凤林得知到本村的郭亚国在浠水开了一家“湖北旺前集团足驰鞋业公司”,奔波大半年的熊凤林知道这是一个打开眼前窘境的好出路。
100多次电话联系,2次登门拜访,短短1个月的时间后,龙潭冲村党群服务中心对面占地140平方米的一栋旧屋,摇身一变成为了龙潭冲村旺前鞋厂扶贫车间,截至目前车间招聘了32人,其中贫困户16人。
“后期我们将新建一个400平方米的厂房,计划招聘本村及周边村的近100人务工,对接贫困户35人以上。”熊凤林指着面前的扶贫车间满怀信心地说到。
脱贫路上的“生力军”:实干苦干,不信摘不了“贫困帽”
扶智扶志扶能致富路越走越宽,扶贫车间的建立不仅“造了血”,更是“活了血”。
26岁的王俊是龙潭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已经脱了贫,但是家庭的生活压力还是很大,丈夫常年外出务工,上有两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都需要照顾,生活的重担重重的压在她的身上。
“以前在家里只能帮忙种田,一年下来也只有2000多块钱,我也想出去工作赚点钱,但是家里不仅有老人还有小孩,实在走不开。现在来这里一个月就可以赚到一两千块,又可以照顾家里老人孩子,真是太好了。”王俊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能找到这么好的事。”在扶贫车间的厨房里,正在打扫卫生的王凤云激动的说道。1957年出生的王凤云是龙潭冲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至今还未脱贫,丈夫天生听力二级残疾,从37岁检查出严重胃炎,到如今27年仍是天天吃药,躺在床上;自己腿部又是四级残疾,走起路来还有些颤颤巍巍的。种种困境却并没有压垮这位满脸皱纹、花甲之年的大娘。村干部告诉我们,王凤云非常肯做,哪家有红白喜事,都会叫她去帮忙做饭,因为她做事很利索,自己在家一个人还种了2亩田,平时空余时间,就去山上捡瓶子等可回收的垃圾,攒着卖钱给丈夫买药吃。19年上半年就多次到村支部找书记,村里有什么工作我能做的就找我。
如今,扶贫车间建成了,村干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凤云,因为腿部残疾不能踩机器,村里就和鞋厂商量,安排王凤云给大家做饭。
“现在我一个月就有1200元,丈夫也不用没能按时吃上药而胃疼了。”王凤云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龙潭冲扶贫车间正在带领更多贫困户实现这个梦想,只要愿干肯干,不信摘不了“贫困帽”。
幸福路上的“追梦人”:敢尝敢试,精准施策“换穷业”
“保姆式”扶贫容易养懒汉,必须要挖掘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以前我来到龙潭冲村,在路口看到的都是一些妇女无事可做在闲聊,有的还在打牌,现在扶贫车间建立后几乎看不到这些现象。”丁司垱镇扶贫办主任徐益文说,“引进扶贫车间既是带动脱贫的路子,又是巩固脱贫不返贫的成果,不能照搬照套、一以概之,而是重在精准。”
为了更好的指导龙潭冲村产业发展,县委、镇党委、驻村单位领导先后多次到龙潭冲村进行实地考察,根据龙潭冲村目前劳动力缺乏、产业用地不足的现状,紧紧围绕“出门就上班,上班就脱贫”的目标,结合村党支部上报的各类产业项目,综合考虑剩余在家中的劳动力大多都是中年妇女,最终确定了做鞋子这个农村妇女易上手的扶贫车间。
车间虽小,但能容下脱贫希望;收益不高,却能带动一方致富。龙潭冲村的扶贫车间激发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解决了家门口就业难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剩余劳动力,为贫困户人口脱贫致富增加新路子。“镇政府下一步将继续再成立2个特色扶贫车间,带动200户贫困人口就业增收,为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徐益文充满信心地说。
如今的龙潭冲村,产业基地、务工就业、扶贫车间犹如三驾马车,带着龙潭冲人奔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