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爽,湖北黄冈人。2017年11月份,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在洪湖市黄家口镇任扶贫专干。
两年来,她由初到基层的好奇憧憬到逐渐熟悉工作时的彷徨、迷茫、甚至想到逃离。但在与一线扶贫干部、贫困户、村民接触中,她逐渐明白,人生不是一条直线,每个人都需不断的成长。而扶贫工作让她得到收获,得到成长。
她身边有这么一群奋斗在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是他们的身影照亮着这个90后前进的方向。2018年8月份,一天晚上9点多,她随洪湖市纪委到村暗访,来到市妇幼保健院驻坝坛村的住宿地点,发现其中一名驻村工作队不在住宿地点,心想:“这不应该啊,平时很遵守驻村纪律啊”。随后,在桌子上发现了一张小纸条。她拿起来念道:“因妈妈脑中肿瘤,病危,急需手术,现特此请八个小时的假,明早准时回村”。读完这句话,发现周围突然变得安静了。在妈妈如此病重的情况下,还能在晚上写好请假条、放在桌子上,并且只请八小时的假。当时她的内心很受震撼。工作队员严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政治觉悟,深深的教育了她。
杨家墩村的一户贫困户杨爷爷,与儿子小林住在一起,她第一次踏进他们的家时,找不到一件像样的电器用品,用铁丝当做门栓,因为屋顶漏雨,床上还放着一个脸盆。在与小林聊天时,小林说:“我有一口吃的,我爸就有一口吃的”。 小林有智力障碍,别人做一天的小工,有150元,可他从早做到晚,拿到手里,还不到50块钱。听完这句话时,她有深深的自责。随后,立即与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向镇城建部门、镇民政办反映具体情况后,2018年下半年,杨爷爷家的房子进行了危房改造,在现有的标准下,低保也进行了提标。最近进行回访时,看到小林站在门口,冲着她不停的在笑。其实很多时候,扶贫工作干好了,帮扶工作帮到位了,贫困户脸上的一个笑容、贫困户的一句“小叶,吃了没”、又或许是贫困户的一个温暖的眼神。这些就是她心中的扶贫真情,也是她的成长脚印。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起了贫困户的志气,拾起了他曾经丢失的信心,又何尝不是在帮扶他自力更生、实现自我脱贫呢?黄家口村的一户贫困户,她习惯称呼他为平哥,今年34岁,19岁时因车祸,下半身瘫痪截肢,入户时,发现平哥对电商很感兴趣。她的头脑里闪现了另一位目前从事电商物流、与他年纪相仿的贫困户,心想,这两人之间应该有共同的话题。平哥自从车祸后,就没有踏出家门半步,基本上没有同龄朋友。于是,她安排了两人之间见见面,相互谈谈心、留了彼此的联系方式。看到他们热火朝天地在交流,表露彼此的心声。平哥的妈妈,泛着泪花跟地说:“好久没看到他说这么多话了。”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黄家口镇湘口村有一位年仅14岁的学生,小谷,去年冬天,辍学在家,孩子性格内向,基本上不跟别人说话,每天躺在床上度过,床头上堆满了未吃完饭菜的碗、盘子。她与市领导、驻村工作组、村两委、镇中心学校的老师一同多次上门说服教育,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小谷终于开口跟陌生人说话了,在一步一步地以姐姐的身份与他进行沟通中,他主动加了她的联系方式,在后面的交谈中,还表达了他想以后读计算机专业的想法。她心中一阵窃喜,觉着这孩子有救了,这家有希望了!其实像小谷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只是一时遇到难处了,作为扶贫人,更应该俯下身子去帮扶他们。做到向习总书记说的那样:“精准扶贫,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青年,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作为90后奔赴在“扶贫路上”的其中一员,她们一起手牵着手,迎着朝阳,走在乡村小路上、走在田边鱼池旁、走进村民百姓家。看,脚下的泥土,在阳光的照射,格外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