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志刚 通讯员 费力 胡建华
“以前若是半月无雨,村民要到五里外港边挑水吃。今年小水库修缮后,长达三个月干旱,人畜饮水不愁。”10月28日,阳新县白沙镇同斗村村民柯善荣说,多年来吃水难题能得到解决,要归功于农村公益性奖补资金。
阳新县发挥农村公益性奖补资金作用,以水、路、广场、美化、环境整治为主要内容,兴办农村公益事业。近三年,阳新山区及贫困村实施农村公益性财政奖补资金项目456个,总投资1.63亿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9668.2万元,拉动社会资本投入0.97亿元,受益人口167万人次。
小项目大作为
多年前,由于工程设计标准不高,加之车流量大增,荆头山农场道路养护不到位,损毁严重,百姓有怨言。如今,通过农村公益性奖补资金项目,农场新修的水泥路平坦宽阔,百姓再不为出行犯愁了。
“美丽乡村建设,只有尊重农民意见,才能赢得支持。”阳新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说,阳新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有效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瓶颈。排市镇石坑村从路、水、电入手,基础设施完善了,人居环境干净了,家家户户喝上自来水。
县农机局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王贤华介绍,通过农村公益性奖补资金项目撬动,该村先后投入60万元整修道路沟渠,整合资金130万元硬化通组公路5公里,投入26万元修建群众活动广场及安装村内照明路灯80盏;帮助38户村民进行危房改造,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户84人。
“和以前比,我们这个重点贫困村旧貌换新颜。没有农村公益性奖补资金带动,就没有石坑村的今天。”村民明廷权说。
奖补政策解民忧
阳新县引导村民筹资筹劳、村集体投入、社会捐助等形式筹集项目建设启动资金,然后由县级财政根据社会公益性奖补资金政策予以项目奖补,村民、村集体、县财政三方合力,共同解决村级公共事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农村公益性财政奖补资金一头连着国家惠民政策,一头连着百姓幸福生活。县财政局统一建立农村公益性财政奖补项目库,入库项目须具备施工基本要素,明确项目名称、位置坐标、工程概算、质量标准、资金来源、开工竣工时间等。
项目实施前,财政所专管员指导、监督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议事,确保议事结果真实反映群众意愿。入库项目须明确资金来源和数量,包括村民筹资酬劳、村集体投入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以及拟申报的财政奖补资金数,防止实施村因社会公益性项目增加新的村级债务,加重农民负担。
民主“议”出和谐
“建村民广场,农户要分担部分劳务工。大家如果没意见,请举手通过。”10月9日,浮屠镇王志村宋家桥组村民理事会召集群众开会。会前,理事会会长宋从来说,我们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主力军,应该唱主角。
阳新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把村庄怎么整治、产业如何发展等决策权交给群众,由村民理事会主导,实行“村内事,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打破政府主导项目建设和自上而下决策的传统模式。
正是花菇播种时节,洋港镇下磨村,30多位村民每天到蘑菇大棚忙碌。“去冬种了3亩花菇,今年春季收入2.8万块。”村民程正浩算了笔账,“种这个比种西瓜收益好,以前种四、五亩西瓜只有2万多块钱收入。”
2017年春,下磨村两委引导村民一事一议,花菇产业被村民们看好。仅两年,全村发展花菇200多亩,30多户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