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寺坪镇庹家坪村张忠乐的核桃喜获丰收。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姜远海 通讯员 陈泉霖
“摘完这茬,我就将香菇大棚改成牛圈养肉牛,不再种香菇了。”近日,保康县两峪乡两峪村3组村民李先杰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先杰10多年前开始种植袋料香菇,常年保持在1万袋左右。他所在的3组曾有43户村民种植袋料香菇,今年仅剩下3户。
该县农技推广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该县袋料香菇约2000万袋,只有高峰年份的一半。
保康县为什么要减少袋料香菇种植?
一次调研敲响警钟
保康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原菌办主任杨先强介绍,该县位于荆山深处,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让保康香菇具有色白、肉厚、质密、香浓的特点。这里山林资源特别是花栎木丰富,其粉末为发展袋料香菇的绝佳材料。保康县专门成立食用菌推广办公室(简称菌办),对发展袋料食用菌的农户配套财政奖补。2009年至2014年,共配套1063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2015年,该县已有1.2万户农户种植袋料香菇,超过4000万袋。
2016年的一次专题调研,为该县袋料香菇发展敲响了警钟。调研报告显示,每生产一个菌袋,需花栎木鲜木屑2公斤左右,灭菌和香菇烘烤加工环节需用柴0.75公斤。1户发展3000袋香菇,就得耗费约90棵胸径10厘米以上花栎树。全县按每年5000万袋计算,则需砍伐约17万棵花栎树,消耗林木蓄积量11万立方米。
保康县林业部门相关人士计算,这相当于每年砍掉约300个标准足球场的林木。
2016年,保康县决定,取消对发展袋料香菇的各种补贴,不再鼓励发展袋料香菇。
政策引导农户转产
李先杰说,产业奖补政策没有了,利润变薄了;每年办理森林砍伐证实行总量限伐,他的指标不够用,常常买别人的指标;许多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上山采伐树木的劳力难找。“因为这三点,我不得不和村里其他乡亲一样转产。”
两峪乡程岐村一组莫圣才也是种植袋料香菇的大户,最多时发展2万袋香菇。今年春天,莫圣才与妻子一合计,转型种植6亩蔬菜等经济作物。
城关镇三溪沟村的香菇大户陈伟,前几年靠发展袋料香菇致富。去年,他买了挖掘机改行去搞土石方工程。陈伟说,“现在不允许大量砍伐木材,转型势在必行!”
保康县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发展袋料香菇“踩刹车”的同时,该县发展再生林、储备林和道路两旁绿化,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不断扩大,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72.01%上升到79.24%,林木蓄积量由839万立方米增长到991万立方米。
替代项目渐成规模
袋料香菇产业规模缩小,保康县寻找脱贫奔小康的替代项目。
他们撤销“菌办”,组建核桃产业推广办公室,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核桃产业。目前,全县从事核桃种植农户6000多户,核桃总面积已达35万亩,其中挂果见效15万亩,核桃干果产量2万公斤。
此外,他们出台产业奖补政策:发展1亩蓝莓,补助4000元;1亩油用牡丹,补助2000元;1亩经济林,补助1000元;1亩用材林,补助500元。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该县发展蓝莓1.2万亩,实现年产值1.5亿元。
目前,全县茶叶、烟叶、蔬菜、中药材、核桃、脱毒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达到80万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面积达3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