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李明军一大早便来到牡丹基地,查看从大山里采回的野生紫斑牡丹种子浸泡情况,到田间指导播种,为来年种苗供应、扩大规模打下基础。
今年48岁的李明军,家住保康后坪镇车峰坪村, 20岁那年,在农村“一年在地里玩难混肚儿圆”的李明军,扔掉锄头,只身进城摆起了地摊。多年来,他办超市、搞物流配送、做水果批发、做啤酒代理,打拼出数千万家资。
2013年,进入不惑之年的李明军没有停下创业的脚步,再次进军农业项目,搞起了油用牡丹种植。
再次点燃李明军的创业激情,还要从6年前偶然的一次外出考察说起。“当时,牡丹食用油1280元一斤,我买了两斤回来尝了尝。”2013年,县里组织民营企业家到山东等地考察油用牡丹项目,李明军发现,牡丹油价格昂贵,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不仅是高级食用油,还可以加工成化妆品及饮品、牙膏、香皂等日用品,前景十分可观。
返回保康后,李明军再次对油用牡丹的市场行情、种植环境、种植技术等进入深入调研后,更坚定了他的信心。
“投入大,见效又慢,对发展牡丹,我很不看好。”当时,李明军的妻子对发展油用牡丹坚决反对,不少朋友也劝他要三思而后行。可是,只要是李明军决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虽然做足了功课,但在发展的过程中,李明军仍遇到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
“真是困难重重。”李明军说,想连片租块地,农户工作难得做;地租价格高,最高租到800元一亩;用工困难,年轻力壮的都在外面打工,不愿到基地里干活;从育苗开始到见效至少需要5年,头几年不仅无一分钱进帐,还要持续投入。
性格坚毅、从不会向困难低头的李明军没有气馁,一头扎在基地里,流转土地、招聘工人、安排生产……
为把油用牡丹这一朝阳产业发展好,县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对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林业部门也请来专家,免费进行技术指导,让李明军信心倍增。
六年间,李明军先后在城关、后坪、龙坪等6个乡镇流转土地1400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油用牡丹2100亩,研发出牡丹精油、牡丹化妆品、牡丹花茶等10多个品种。
村民陈明柱自2013年基地建起后,一直在基地里务工,他把5亩多农田租给合作社,一年地租收入将近5万多元。像陈明柱这样长期在基地务的工人员有20多人,季节性用工达250多人,其中80%是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8000元。
截至目前,李明军的油用牡丹项目已投入3500多万元,预计2019年可收获牡丹籽2万公斤,实现利润400万元。李明军计划通过两三年的时间,把牡丹基地发展到1万亩,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致富;新建一个一百亩的标准化牡丹观光园和综合加工厂,开发出更多的牡丹产品。 (通讯员 艾德雄 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