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工作队来了,叶祠村活起来了

发布时间:2019-12-18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应城市烟草局驻叶祠村工作队为贫困户送米送油。 (应城市烟草局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王琦

12月12日,冬日暖阳,80岁的周劳汉搬了一把板凳,坐在门口。披着深蓝色的大棉袄,犹如雕塑一般,一动不动,双眼凝望着进村的那条小路。

6个子女先后成家,多年来,老人独守着这幢二层小楼。腊月将至,他很想看到孩子们出现在小路上。“想归想,但他们忙,不回来也没事。”见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老人家“嘴很硬”。

这里是应城市陈河镇叶祠村,户籍人口254户1174人,但常住人口不足200人,全村荒地面积是耕地面积的3倍。

2017年11月,驻村扶贫工作队走进了这个“空心村”。经过工作队员积极努力,叶祠村人气上升,有了生机。

荒地增加 人气缺失

叶祠村,位于应城市西南角,地势高出城区近100米。

就是这100米,让叶祠村被水卡住了脖子。村支书叶玉祥说:“十年九旱,就算应城市遇上风调雨顺的年头,我们依然为水发愁。”2013年,应城市遭遇大旱,叶祠村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比80%。

水源不足,旱情频发,庄稼绝收,村子里撂荒的土地逐年增加,至2018年底已过千亩。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年轻人开始成群结队地外出务工;后来,能在城市站稳脚跟的人,回村把老人和孩子接走了;再后来,村里的杂草越长越高,年久失修的村路越来越破。

在叶祠村,叶勇算是年轻的,今年49岁。“他早就出去过,之前在东莞打工每个月挣6000多块。要不是儿子重病,他也不会回来的。”应城市烟草局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宣介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50人,其中60岁以下的仅有3人。

在6个子女纷纷成家立业后,周劳汉自认为这辈子到头了:“现在身体不行,干不了活,还整天吃药花钱。活着受罪。”

贫困户叶廓此前为了供女儿读书,吃苦耐劳。近两年,大女儿工作、小女儿读大学,叶廓觉得“该歇歇”,地也不种了。

李宣说,2017年11月开始驻村帮扶,送钱送油送米,不少贫困户喜上眉梢,可跟他们商量自主脱贫,基本上没人接话。

脉脉亲情 融雪化冰

2018年起,市烟草局驻村工作队对贫困户分门别类,通过不同的手段,点燃他们对新生活的希望。

周劳汉觉得自己成了累赘,与子女频繁发生矛盾,经常将前来探望的子女拒之门外,6个子女要求给父亲办理“五保户”。“你们姐弟6人,还给父亲办五保户,脸上有光吗?”李宣主动找到老人的幺儿子周军。

周军夫妇长期在山西长治务工,两个女儿也在当地上学,平日里除了电话联系外,几乎与老人不相往来。“不是我不想养他,来跟我住都可以。可他对我媳妇、姑娘一见面就没好话。你说,叫我如何养他?”

几番沟通,工作队决定给老人办理低保,同时向6个子女提出条件——平日里经常走动,逢年过节回家团聚。

慢慢地,嫁到邻村的女儿时不时送来一篮蔬菜,远一点的孩子会打来电话。前不久,周军决定春节的时候带着一家人回来过年。

叶廓准备“颐养天年”,李宣找到他的两个女儿,两人都曾经或正在享受着教育扶贫政策。得知李队长的来意,两个姑娘怀着感恩的心,做起了父母的思想工作:“爸,我没钱读书的时候,是工作队捐了1万元当学费。现在咱家刚刚有点起色,您就要啥都不干?”

2019年,夫妻二人通过流转土地,种植水稻48亩,毛收入近10万元。同时,他还担任村里的保洁员,每月工资1380元。

乡村振兴 呼唤青年

陈河镇镇长宋毅说:“乡村振兴,呼唤年轻人归来。责任、亲情,是召回游子的纽带,但最核心的,还是要给机遇和舞台,让他们在家乡的土地上能干出一番事业。”

先栽好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

借助应城市烟草局的力量,叶祠村深挖水井3口,修缮堰塘7口,全面解决了全村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

借助“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将43亩农民宅基地改造为一般基本农田,相关村民则搬迁至基础设施完善的集中居住点。

借助“精准扶贫”政策,苗木花卉种植基地、精养鱼塘、无害化养殖基地等产业项目已建成,正在积极寻找投资主体进驻运营。

人员回流,产业回春,更重要的是人心回暖。走过这个冬天,叶祠村的春天就要来了。

(注:文中周劳汉、叶勇、叶廓、周军均为化名。)

上一篇:改革赋能 乡村变美——探寻乡村振兴的“武汉密码”
下一篇:洪湖市市长沈先武:调研东湾村精准扶贫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