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美丽乡村入画来 ——通城构建旅游扶贫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9-12-24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大坪乡内冲村民在遥望千年广场表演拍打舞。刘建平  摄

“张打铁,李打铁,打到张家门前落大雪……”

昨日,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内冲村遥望千年广场,一支穿着瑶族盛装的队伍正在表演拍打舞,游客拍照欣赏。

这是通城县打造美丽乡村精品工程,构建旅游扶贫新格局的一个镜头。

近年来,通城县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脱贫攻坚为着力点,紧紧围绕“五个振兴”重点任务,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工作要求,着力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精品亮点工程,推进乡村旅游由点及面发展,逐步探索和构建旅游开发带动产业扶贫新格局。2019年全年共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5亿元,当地农民平均可支配收入20%以上来源于乡村旅游收入。 

麦市镇冷段村沉锣湾月季庄园。刘建平 摄 

坚持高端规划  突出地域优势特色 

通城县地处鄂南边陲,是湖北省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主战场,也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境内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前景广阔。

该县在总结2017年马港镇界上村东山屋场和麦市镇冷段村沉锣湾月季庄园两个美丽乡村成功建设的基础上,从2018年初起县委、县政府就开始统筹谋划全县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

优选试点示范村。在全面摸排乡镇村基本情况的同时,选择具有交通、文化、人文历史和产业基础的19个村,连片打造13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目前已完成13个示范点的19个村的规划编制和建设任务,大坪内冲瑶族风情村、五里左港善源谷、北港横冲村、隽水油坊村、塘湖荻田红色小镇等9个美丽乡村示范点相继建成开业。省定人居环境整治村已完成20个村的规划编制,占任务的74%。

高端规划设计。聘请省内外专业规划团队对13个示范试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力求规划既体现地域、文化、产业特色,又符合当地多数群众意愿,同时对建设规划多次召开规划评审会、征求意见会,进一步完善和修改规划,确保示范点建设与精准扶贫、产业振兴、改善民生、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乡村治理相结合。

彰显地域特色。在规划和建设中,始终坚持个性化、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展现不同村落自然美、人文美、生态优。如大坪内冲村突出“遥望千年、药韵楚天”,按“一轴两环三片”布局,着力打造“中华古瑶第一村”,与药姑山风景区连片打造4A级景区。五里左港村借助左港水库和相师山优势,突出“善文化”和“山水田园”特色,建设上善田园综合体,一期工程善源谷景区已完工。塘湖镇荻田村突出红色文化基因,将发展定位于湘鄂赣红色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景点为核心,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衬托,特色产业为基础的集红色教育、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北港镇横冲村突出“回味乡愁、醉美横冲”主题,围绕“坚持党建统领改革推动、促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主线,以产业富村、美丽靓村、文明新村为突破点,走产业兴村、村民同富之路;等等。每个美丽乡村各有亮点、各有特色,着力构建一村一景,串点连线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雁塔广场。刘建平  航拍 

聚焦全域布局  着力描绘旅游发展新蓝图 

通城县坚持规划先行,加快编制《通城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全县区域发展新空间进行系统规划,统筹做好点、线、面结合,打破区域分割、行业壁垒,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拳头产品。点上抓风景区、特色小镇、休闲公园、田园综合体、工业园区、乡村振兴点、旅游商品展销店的打造;打通点与点连接线,将县城通往各乡镇道路沿线建成景观带;在点线结合的基础上,加快实施“一心两轴多点支撑”,一心:隽水绿心(锡山城市休闲公园、两河四岸景观、雁塔秀水体育三个公园),两轴:幕阜山绿色生态旅游轴、药姑山中医药养生旅游轴,多点支撑: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旅游、田园综合体观光休闲、山水生态游览、万雅国际进口贸易城等,着力打造华中地区全域旅游目的地。统筹谋划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把全县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来规划和打造,处处有景、时时见景,形成全域旅游格局。

强化政策支撑。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明确对旅游特色镇、特色村,新创建A级景区、星级酒店、农家乐,以及旅游品牌宣传营销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扶持。积极利用部门涉旅产业政策,通过“旅游+”与“+旅游”,让各产业政策之间的利用更加紧密,尤其是对农、林、水、金融、教育、文化、交通等产业专项政策中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利用,发挥各产业政策对旅游业发展的叠加增值效应。 

黄袍山风景区元帅广场。刘建平  航拍 

聚焦转型升级   着力打造旅游发展新环境

打造核心景区。深入挖掘旅游资源,以古瑶文化、尧家林文化、红色文化为内涵,着力开发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以“银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中心,着力推进黄龙山风景区、黄袍山风景区、大溪国家湿地公园、岳姑山风景区、相思山风景区、百丈潭风景区等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入景区建设当中;以中医药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研发一批康养健康产品。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力创建国家4A级景区、星级饭店、3A级旅行社、星级农家乐,建成一批特色旅游小镇、旅游名村,争取创建一家5A级景区,打造地方特色龙头旅游品牌。

完善配套设施。着力解决旅游公共服务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加快建设满足大众旅游时代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通往景区的公路等级,实现3A及以上景区公路达到二级,其他景区达到等级公路;合理布局全域旅游交通集散体系,推进交通枢纽“运游一体化”建设,优化非定线旅游线路和城市公交线路、长途客运站、农村客运站、旅游集散中心等的对接,实现游客到主要景点和乡村旅游点间各种交通换乘方式的无缝对接;加快建设城市绿道、骑行专线、登山步道等公共休闲设施,逐步实现绿道慢行交通系统的全域覆盖;推动旅游交通投资多元化,新培育1—2家旅游交通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旅游直通车、旅游观光巴士;加快推进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游步道、停车场、自驾车房车露营地、旅游标识系统、信息咨询、应急救援、供水供电、通讯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五里镇左港善源谷景区一角。刘建平 摄

聚焦产业融合  着力培育旅游发展新业态

旅游+农业融合。坚持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不断丰富和拓展“旅游+农业”模式,积极推进乡村建设与旅游开发相融合,抢抓乡村振兴的机遇,加快乡土文化兴村和观光农业旅游建设步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相互促进,实现“农村是景区,农业是看点,农民是导游”的美好愿景。

旅游+健康融合。 积极发展健康产业,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发展健康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提升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促进多元化的旅游主体在投资、运营方式上进行转型,以发展医疗旅游、养老旅游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养老、康养、医疗旅游景区。坚持“五药”并举,力争把通城建成中医药养生旅游目的地。

旅游+文化融合。深入推进“大文化、大旅游”战略,将通城文化和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力度挖掘古瑶文化、红色文化,集中力量打造华中地区独有的瑶族风情旅游景区,兼顾红色文化和体育竞技,建好黄袍山风景区和自行车运动小镇,进一步扩大通城拍打舞、花鼓戏、赛锣赛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过程中的作用,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

旅游+产品融合。围绕通城特产做文章,构建旅游衍生产品产业链,开发富硒农产品、深加工农副产品、旅游伴手礼、土特产礼盒等旅游周边产品,引入旅游纪念品生产商,加大旅游纪念品研发力度,做大做强旅游周边产品企业,在景区景点广泛开展农副特色产品展销推介活动,将旅游体验产品化、实物化,真正实现全域旅游、旅游全产业链!

上一篇:公安县:160个村卫生室配备“全科医生助诊包”
下一篇:书写荆州脱贫攻坚的“审计作为” ——记荆州市审计局驻习口村扶贫干部陈勇的先进事迹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