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一线见闻】37枚红指印按满“村民公约”

发布时间:2020-01-16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朱石公路已修通,等着开春道路硬化。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张茜通讯员周华山

地区名片

秭归县郭家坝镇熊家岭村,是西陵峡畔的一个重点贫困村,以柑橘为主导产业,但由于交通落后,导致产业发展受阻。

该村以村落自治打通群众致富“肠梗阻”。如今,全村278家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

1月14日,冬日峡江碧空如洗。秭归县熊家岭村陡峭的山坡上,一条刚刚修通的4.5米宽村道朱石公路穿过橙林,欢快地肆意延伸。

“这条路来之不易啊。”村党总支书记孙大禄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递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照片上是一份《熊家岭12村落朱石公路修路公约》,空白处签满名字,按满37枚红指印。

20年断路成“肠梗阻”

熊家岭村内从海拔200米的山脚到海拔800米的山坡,漫山遍野都是脐橙树。山下一条桐楚路沿着河畔通向长江岸边,山腰一条墓朱路绕过山顶通往山外。但两条公路之间却长达20年没有贯通。

“每到脐橙釆摘时,住在山腰的村民都要花大价钱雇工人将橙子背到距离相对较近的墓朱路,再装车运出山外。”孙大禄说,“低山橙子”变成了果贩口中的“高山橙子”,眼睁睁一斤少卖两毛钱。价格亏损加上劳务支出,熊家岭村的橙农每年比同海拔、交通方便地区的种植户收入少两万元左右。

苦楚己久,为何20年都没有修通?

“调田换地难呐!”孙大禄感叹道。

20年间,村委会、群众个人发起修路不下10次,每次都因换地纠纷无疾而终。

指印画押表决心

2019年4月,秭归县脱贫攻坚“项目库”项目公示,“朱石公路”产业设施建设项目下达到村里,令孙大禄又喜又忧。喜的是修路资金有了保障,忧的是担心又因为换地难题导致项目流产。

路修不修?怎么修?地怎么征?村里的事还要是村民自己说了算。由村落理事会牵头,村民们开始讨论修路《村民公约》。开了十几场会,问题一件件捋清了。

12村落理事长熊仁才说,村落理事会成员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修路中谁管账、谁负责调田、谁管协调、谁监管项目质量,都由村民自己说了算。遵照《村民公约》,短短一个月,田调好了。村民集资10余万元,补足项目资金缺口。

2019年5月17日的村落夜话上,37名户主在修路公约上按下了鲜红的指印。“37枚指印,代表了37份坚定无比的决心!”

隆隆的开工炮声犹在耳畔,2019年11月6日,朱石公路便正式通车。人们在欢笑声中,摘下金灿灿的脐橙直接装车,沿着山脚公路运向远方。

品改增收乐开花

路修通了,村民们发展的热情也更高了。

王延山家因为只有一个劳动力,2015年被纳入精准扶贫户。去年,得知多年断头路即将修通的消息,王延山马上实施品种改良,将朱石路边一亩老橙园改成了九月红。

“虽然自家橙园才品改,还没挂果,但周边品改早的乡亲每家每户都己经沾了朱石路的光。”王延山说,田间采下装车就走,再也不用请十几号劳动力肩驮背扛长途转运了。

王延山说,前几年在精准扶贫项目支持下,自家河边的橙子品种改成了红肉、伦晚,过两年九月红一挂果,家庭收入“过十万”将不是梦。

“不能事事靠政府,自己的事情要想着自己办。人心齐泰山移,自主脱贫才有奔头!”村民张登清说,日子越过越红火,每天一睁开眼就乐呵呵的。

上一篇:省领导参加审议报告提出:加快高质量发展打赢三大攻坚战 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下一篇:马赛路边农家乐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