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委、市政府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的重要实践载体,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实践检验,坚决做到“用钉钉子的精神反反复复地去抓”“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精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
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座谈会的讲话精神,组织全市上下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反复摸排、重点研究、靶向治疗。
2019年初印发《荆州市脱贫攻坚六项清零工作方案》,在全市开展教育资助遗漏问题清零、农村危房改造清零、饮水安全问题清零、易地搬迁问题清零、年度扶贫项目资金“双清零”、应纳未纳问题清零等“六项清零”行动。印发《关于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脱贫攻坚继续争先进位的通知》后,指导督促各地重点对“两不愁三保障”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清理。全市组织所有结对帮扶干部入户走访贫困户大摸底大排查,查找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在完成阶段性清零任务后,从9月份开始连续两个月面向全市公告“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专线电话,主动接受群众咨询和社会监督,让遗漏问题充分暴露,共接听群众来电咨询790件次,受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线索103件,目前已全部办结。与此同时,市人大组织开展了全市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回头看;市指挥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8个调研组进村走访抽样800余户,核查“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各县市区结合“两摸底一排查”工作,对“两不愁三保障”进行了再梳理。
2019年,教育扶贫严格落实精准控辍保学,全市无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反复核对贫困学生就学信息,落实贫困学生教育资助14.4万人次、1.18亿元,落实雨露计划资助9447人次、2361.65万元。健康扶贫调整和完善了“985”政策,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工作的通知》,实现了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资助参保和“四位一体”报销共11.78亿元,住院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93.07%,大病、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91.97%,年度个人负担政策范围内县域内医疗费用有效控制在5000元以内,医疗费用全部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一票制”即时结算,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8%。
为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今年全市再改造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7509户,易地扶贫搬迁户1008户全部入住,实现了一户至少有一个主导产业或一人就业,全市没有脱贫户住危房的情况。安全饮水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排查并解决贫困户4748户、12894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市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率100%。
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
深度贫困地区的区域发展是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市委、市政府加大深度贫困乡村攻坚支持力度,将深度贫困乡村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硬仗,实行市县两级党委常委联系深度贫困村制度,市直15家职能较强的部门对口联系2个深度贫困乡的贫困村。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按每个深度贫困村投入不低于600万元的标准,44个深度贫困村(其中省定39个)共投入资金4.56亿元;2个深度贫困乡近年来共投入2.97亿元。通过三年攻坚,全市44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出列,2个深度贫困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落实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政策举措上,严格落实中央、省、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方案,所有深度贫困村均按照“九有”工作标准对主导产业、集体收入、群众服务中心、教育和卫生文化等服务设施、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实行了整体提升。一部分深度贫困村在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做出了特色,实现了从穷乡僻壤到富美乡村的蝶变。公安县青龙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与国家农业农头企业“四季绿”公司合作,以6576亩土地入股公司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松滋市水淹淌村发展油茶种植、肉牛养殖、生猪养殖、中华蜂养殖、服装制作扶贫车间等村级产业,带动贫困户80户220人,综合带动率达66.7%。江陵县范渊村吊瓜产业已形成了特色,带动了周边镇村发展吊瓜规模种植,群众增收成效明显。
支持两个深度贫困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落实649万元实施27个电网改造项目;落实1676万元建成通信塔6处,基站47座,实现了光纤和4G信号全覆盖;落实资金384.5万元,新建农村公路9条12.8公里,公路大修1条1.6公里,新建桥梁1座,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项目8个22.2公里;投资51918万元正在建设松滋市卸甲坪至洈水29.4公里旅游公路。
支持两个深度贫困乡大力发展旅游扶贫。形成了松滋卸甲坪乡曲尺河温泉度假村、洪湖老湾回族乡特色小镇、回族乡珂里“梦里老家”等乡村旅游点,推出各类农事体验、民俗文化观赏等乡村旅游活动,成为贫困乡村新的增长点。同时结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指导卸甲坪土家族乡与宜昌夷陵区、老湾回族乡与鄂州鄂城区分别进行对接,协调两个援建区支持了两个民族乡发展。
探索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必须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才能以尺寸之力积千秋之功。
结合落实脱贫攻坚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不摘”要求,市委、市政府接续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监委的监督责任、各级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责任,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导向和约谈问责制度。保持市县两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不减,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后,继续执行脱贫攻坚主要政策。市县两级党委常委和“四大家”领导联系点、各级驻村扶贫工作队和贫困户结对帮扶责任人不撤。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防止因灾因病因残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以及不可抗力因素返贫,全市未出现一例返贫现象。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意见〉的通知》(鄂扶组发〔2019〕14号)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市脱贫攻坚质量,巩固脱贫成果,确保各项工作落
到实处,市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关于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意见>责任分工方案》,对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的任务和责任进行了明确和分工,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方案涵盖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确保基本医疗有保障、确保安全住房有保障、确保饮水安全有保障、加强兜底保障、推进基本产业发展、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贫困户基本素质、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巩固脱贫成果等12个方面,涉及责任单位和职能部门30个。
形式多样的扶志扶智活动,有效激发了贫困对象的内生动力,为长期稳定脱贫提供了精神动力。2019年,全市利用道德讲堂、农村广播、村务公开栏、开展百姓宣讲等活动,开展传统美德、文化礼仪知识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指导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规劝制止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强化示范效应。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我和我的祖国”等百姓宣讲团走进农村,支持各地因地制宜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培育优良家风,以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为主要内容,向全社会征集“良好家风家训进万家”的感人故事。“我脱贫我光荣”、“用勤劳双手建造美好生活”……正在全市各地蔚成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