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 来源:杭州日报
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李家河镇柏子坳村,海拔1000多米。眼下,山间的台地、岗地和横状坡地上成片的花椒林正进入丰收季,颗粒饱满的青花椒挂满一米多高的枝头。
“柏子坳村的花椒基地一共252亩,两年前种的,6月底就将迎来首次采摘,干花椒在市场上一斤可以卖到80元,预估毛利润在214.5万元左右。这也意味着出让土地并在花椒基地打工的农户可实现年增收4000余元。”基地负责人——“花椒姐”卢云算了一笔账,言语间有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与对未来的信心。在她身后,花椒合作社的村民们也个个脸上荡漾着“摘帽”后的笑容。
“要脱贫,先要培育好致富带头人。”杭州市西湖区帮扶宣恩,就从培养“花椒姐”们入手。
把返乡的创业青年“扶上马送一程”
卢云,是宣恩县李家河镇郭家坡村返乡创业青年。1981年出生的她,19岁时便来浙江务工,年薪最高时达20万元。2016年春节,她回乡过年,在村里看到一个醒目的标语:“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卢云的内心被震撼了,也是在那一刻,她下定决心,将打工生涯画上句号——返乡创业。
结合当地劳动力现状、地形地势,以及自己在食品厂多年务工的经历,卢云最终确定了以九叶青花椒为主的创业项目。她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花椒姐”,开始了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的花椒事业。2017年3月,卢云的首批花椒苗落地成株,曾经的荒山遍布花椒林,但产品单一,成不了规模,收益甚微。
富硒黑茶扶贫车间 刘乃武 摄
2018年9月,西湖区针对宣恩县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培训班首次开班,卢云成了首批学员。“一个星期培训时间,有五六名杭州知名高校老师给我们授课,内容包括企业管理、成本预算和产业规模,还特别以安吉白茶的成功案例,教我们如何做好农产品深加工。”卢云说,“我当时就想,卖花椒原料利润薄、效益低,如果能打入深加工市场、那一定空间更广、效益更高。”
回家后,卢云就一心想着要筹建加工厂房,把鲜花椒制成产品。但此时,卢云手中积蓄已所剩无几,眼前一大片花椒林又即将丰产,丝毫没有等待的机会。
就在她着急之时,杭州市西湖区挂职干部、宣恩县副县长裘凯带着“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书”来了。在考察了卢云的花椒林后,裘凯这边的40万元产业发展帮扶资金很快到账了。不过,有个附加要求——费用除了用于花椒加工厂建设和购置设备外,还应建设花椒仓储、化验室和产品包装车间。裘凯说:“我们的目的是让她有产业发展的长远眼光。”
事实上,不仅是理念和资金上帮扶,宣恩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办公室还为花椒销路牵线搭桥,介绍优质客户。2019年10月份,参加杭州电博会后,卢云成为杭州一家电商供货商,产品畅销全国。
在花椒产品生产车间,卢云介绍花椒足浴包销售情况。 许卓恒 摄
打造品牌变“输血”为“造血”
“跟着卢云干,有奔头。”这是39岁村民王冬云的真心话。王冬云一家是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在卢云的合作社有打零工收入,还有土地流转和村集体土地分红收入,很快就摘了“贫困户”帽子。
真正的受惠,让卢云的花椒生产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村民的认可。2020年,宣恩县有3个乡镇共发展了1110亩九叶青花椒种植,带动369户村民就业,其中贫困户占200余户。由于花椒种植两三年才有收益,卢云在新种植的500亩花椒林中套种蜜薯,又新增带动51户村民就业。
“我们帮扶的最终目的是输入理念,打造品牌。”裘凯表示,理念就是让当地农产品走向市场化和商品化,优胜劣汰,把当地好而优的农产品种到地里去,培养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企业家意识,打造出他们自己的品牌。
杭州市西湖区扶贫干部实地考察卢云的花椒基地 。 许卓恒 摄
两年时间,西湖区共帮助培养了300多个创业致富带头人,涉及的产业门类涵盖花椒、茶叶、油茶、核桃等多个领域。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功率达50%以上,带动贫困户就业1854人。“花椒姐”卢云、贡水白柚致富带头人谭绍荣、富硒黑茶创造者黄新江等成为当地佼佼者。
“培养致富带头人是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真扶贫。哪怕有一天扶贫工作队撤回了,但品牌留在了当地,创新理念留在了当地,他们自己就可以继续往前走。”在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雪兵看来,这就是所谓“带不走,留得住,变输血为造血”。
这两天,卢云的合作社又获得100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帮扶,用于多种农产品产业发展。聊到今后的农业产业发展,卢云和脱贫社员们脸上满是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