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全媒记者 戴蕾 通讯员 程荣东 冯晓兰
6月17日,走进安陆市王义贞镇朱桥村2组,农家门前或树荫下,不少村民聚在一起边拉着家常,边忙着编扫帚。
“扎扫帚是个细活,先要把晾干的扫帚条分扎成一个个小把子,用5小把就能扎成一把扫帚。”80多岁的周宗英老人坐在家门前的椅子上,慢慢地扎着扫帚,“年纪大了,重活干不了,但编扫帚的活不需要体力,只要勤快就行,坐在家里就轻轻松松把钱挣了。”
已60多岁的儿媳胡桂容说,家里种有近4亩扫帚苗。每年正月过后播种育苗,农历三月移栽,中秋节前收割、晾干,空闲时就扎扫帚卖。“扫帚草不择地、好管护,1亩扫帚草晾干后能扎1500多把扫帚。”胡桂容介绍,每年扎好的扫帚由附近的商贩上门收购,每把2.5元到3元,商贩再销往孝感、随州、京山等地,一亩地能赚3000多元。
扫帚草又叫地肤子、铁扫帚。“不用出远门,以家为单位,户户建起小作坊,人人都能有事做。”村支书王建平介绍,“目前村里有200多户种植扫帚草,面积800多亩,山岗坡地、房前屋后都是,农闲时,家家户户扎扫帚,每户可增收近2万元。”
针对受疫情影响出现的销售难问题,王建平说,现已组织农户扎大扫帚,“大扫帚很适合清扫大型公共场所,适合更大的消费市场。”他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市场,推出多种多样的扫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