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找准路 扶上马 送一程 ——省直、中央驻鄂单位扶贫神农架林区

发布时间:2020-07-3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在中国银行湖北分行援建的盘龙村文化广场上,孩子们正在打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张珊珊

凝聚强大合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15年以来,4家省直、中央驻鄂单位在神农架林区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他们扶持红花朵村发展民宿产业,助推盘龙村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阳日村养蜂技术改良,帮助朝阳村发展红高粱种植……

“因为他们的努力,神农架的脱贫之路更加坚实、更有力量。”神农架林区党委负责人说,神农架脱贫摘帽后,4家单位政策不变、持续用力,进一步夯实脱贫成果,托起帮扶村的全面小康梦。

红花朵村

文明乡风促进民宿产业发展

7月26日傍晚,海拔1700多米的松柏镇红花朵村凉风习习。

随着音乐响起,法治文化广场聚满了跳舞的避暑游客。广场一侧,“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牌子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我就是冲着这块牌子住下的。”游客李秀娥说,去年,她和老伴到神农架避暑,开车经过红花朵村时,看到村内干净、民宿别致,就停车看房间。其间,她得知该村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当即选了一家民宿住下来。

“出门在外安全第一,住在这样的村里放心。”李秀娥说,一个月的时间里,不仅老板客气,附近村民也很热情,老两口在村里散步,不时有村民招呼他们到家里喝茶。看到村民种菜,李秀娥“手痒痒”,村民就大方地把锄头交给她。

舒适的环境让老两口念念不忘,前不久,李秀娥和老伴又住进红花朵村避暑。

红花朵村是神农架北大门,村内有巴桃园景区,同时离天燕景区、红坪画廊谷景区也只有半小时车程。几年前,村民们纷纷开起了民宿、农家乐,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服务标准不一、相互压价抢生意。恶性竞争的后果是大家的生意难有回头客,少数村民间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2015年,省司法厅开始驻村帮扶红花朵村。“规范民宿市场是我们产业扶贫的首要任务。”省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政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吕华彬说,司法厅出台政策,推动民宿“标准间”改造,村民每改一间,可获补贴2000元。

改造后的标准间内设卫生间、电视机等,床上“四件套”全部换成白色,档次全面提升。吕华彬还带领全村民宿、农家乐老板到重庆学习,推进服务标准化。

同时,司法厅每年组织法律专家到村里开展法治、道德讲堂,化解基层矛盾,引导村民们处理好邻里关系和主客关系。

乡风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红花朵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全村近三分之一农户开起了民宿、农家乐。

盘龙村

大山里崛起旅游重点村

“姚义平的女儿今年高考,成绩出来了告诉我一声。”“刘志华的养蜂技术还不过关,你们多上门看看……”

7月11日,天空下着小雨,汪良义和前来送行的村干部、工作队队员一一告别。

汪良义是中国银行湖北分行党群工作部员工,从2016年开始,他已在盘龙村驻村扶贫4年多。再过2个月,汪良义就要退休了。“把最后的工作时间留给了扶贫,是我的人生财富。”汪良义说,他亲眼看到乡亲们告别贫困,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盘龙村版图面积170多平方公里,是神农架面积最大的村。2014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797人,贫困发生率52.2%。

回忆刚到村里时的情景,汪良义记忆犹新:全村大多数村民家里不通公路,住得最远的村民到村委会要步行5个多小时,外出打工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汪良义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让大伙过上好日子。村民李振奎一家五口有两人患有精神疾病,汪良义经常上门看望,还从武汉给患者买药,并帮助他申请大病救助。

如今,李振奎的孩子病情稳定,还能帮忙做些简单家务,腾出时间的李振奎通过养蜂、养猪、在合作社打工等,一年收入5万多元。

盘龙村的廻龙坪有几栋清代古建筑,是神农架林区现存最古老的民居。工作队积极汇报,争取政策支持盘龙村美丽乡村建设。

修复后的古村落古朴典雅,让人眼前一亮,盘龙村顺利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

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了,他们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并通过养蜂、种植中药材等,在乡村旅游产业链上增收。2019年,该村人均收入1万多元,村集体从“空壳村”到年收入20多万元。

阳日村

“土专家”带动30多户养蜂增收

“看,这是蜂王幼虫,再过10多天蜂王长大,就可以分箱了。”7月25日,阳日镇阳日村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王文兴正给村民赵强传授人工育王技术。

王文兴是当地养蜂大户,因掌握人工育王等技术,成为远近闻名的“土专家”。“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工作队的帮助。”王文兴说。

2015年,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到阳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走访时,王文兴讲出了他的技术困惑:“蜂王倒是育了不少,不是死了,就是跑了。”

回武汉期间,工作队员把情况向学院领导报告,并协调联系华中农业大学专家帮助解决难题。

不久,在城建职院的协调下,王文兴到武汉系统学习中华小蜜蜂的养殖技术。针对“蜂王出走”问题,专家帮助王文兴改良了新式蜂箱。

原来,一箱蜜蜂一般只有一只蜂王,新蜂王育出后,要么被老蜂王杀死,要么其中一只“离家出走另立门户”。

新式蜂箱内有利用仿真技术构筑的蜂巢,每片蜂巢可在需要时与其他蜂巢隔离,确保新、老蜂王不相互残杀。同时,新蜂箱免去了蜜蜂构筑蜂巢的辛劳,使单个蜂箱产蜜量提高20%。

王文兴的成功,带动了全村30多个贫困户养蜂。“一箱蜜蜂每年产蜜收入1000多元。”贫困户郭道民说,目前他养了40多箱蜜蜂,一年仅蜂蜜收入就有4万多元。

扶持蜜蜂养殖只是城建职院驻村扶贫的一个缩影。工作队队长陈洁介绍,几年来,城建职院先后投入150万元,支持入户公路建设;投入50万元,帮助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并帮助村里发展养猪、采摘等种植养殖项目。

朝阳村

红高粱种出幸福生活

“老乡,松树菌我全要了。”“给我来两包竹笋干。”

7月11日,阳日镇朝阳村村民张良山笑得合不拢嘴。当天,民革武汉市洪山区工委组织12名企业家到村里看望慰问贫困户,张良山销售各类山货1000多元。

朝阳村是民革湖北省委员会驻村帮扶点。“单位共20多人,所有人都来过朝阳村。”工作队队长夏铸说。

2016年,朝阳村发展红高粱种植,不少村民既想通过特色种植增收,又担心种植失败投入打了水漂。

为了打消村民的后顾之忧,民革湖北省委投入10多万元,免费为贫困户发放红高粱种苗。

红高粱当年种植成功,最高亩产400多公斤,收入2000多元。如今,朝阳村种植红高粱400多亩,每年带动村民增收80余万元。

几年来,民革湖北省委先后投入30多万元用于道路硬化、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资金150余万元用于产业发展。

除了基础设施和产业帮扶,民革湖北省委还重点帮扶9个“五保户”家庭,每年多次看望慰问。

2018年,民革湖北省委驻村工作队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作队,先后有3名工作队员获评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称号。

上一篇:湖北决战决胜三场硬仗
下一篇:党建引领偏远穷山村蝶变 ——长阳璞岭村的脱贫“密码”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