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峰 通讯员 阮班明
稻穗穰穰,机声隆隆。9月18日,在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张庄村,联合收割机一垄一垄“吞”下饱满的水稻。
“这是‘兆优5431’,去年试种了几亩,品质高,煮出来的饭油亮、喷香。今年扩大到20亩,收割机一下午就能收完,比人工快了十几倍。”站在田埂上,谷城华群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学斗赞叹连连。
正是秋粮收获期,张学斗每天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合作社服务范围有2000多亩土地,涉及40多户农民,身体有点累,但心里舒坦、痛快!”
张学斗坦言,像以前那样靠人工耕种、靠经验管理肯定不行。在合作社里,联合收割机、测深旋耕机、精量播种机、乘坐自走式机动插秧机……一台台“种地神器”让种地从辛苦活变为技术活。
2016年,张学斗从庙滩镇农机站站长位置上退休,每月4000多元退休金足够老两口日常开销。可一辈子跟“农”打交道,张学斗一见到撂荒的土地就难受。“年轻人出去务工,留守老人有心无力。成片成片的地撂荒,看着心疼啊!”
不顾儿女的劝阻,张学斗成立农机合作社,订单收购、托管服务、土地入股……合作社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们尝到“农机+科技”种田的甜头。“收割机完工后,打捆机登场,把秸秆打捆、粉碎、破茬,还田做肥料,消除燃烧秸秆的隐患,又增加土地肥力。”张学斗自豪地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不仅收割、打捆实现机械化——开沟翻地时,拖拉机来回跑;育秧育种时,土壤精确到克,种子精确到粒;播种插秧时,插秧机路线笔直、转弯灵巧、行距均等,省力又高效。
“越干越有劲头,越琢磨越有门道。”张学斗说,以前农民习惯待秧苗冒芽时打除草剂,他引进新技术,第一天撒种,第二天打除草剂,用量少效果好。“新技术、新品种,合作社先试先行,农民们紧跟不舍。”他说。
农机给力,科技发力,释放红利——2019年,张学斗种地100多亩,年收入约7万元;今年土地面积缩小至86亩,年收入增加几成定局。他说:“农机补贴政策好,科学种地成趋势,农业正向现代化迈进,广阔田间大有作为。”他计划明年把农机、农资、加工、销售等资源整合起来,让种地更加专业化、精细化,让农民丰收底气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