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洞下槽村一隅。(通讯员 武宏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翟兴波
10月12日至13日,连绵细雨,恩施州召开乡村振兴现场交流会,包括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在内的100余人实地参观,交流学习,拉开全州八县市脱贫摘帽后乡村振兴大幕。据悉,这是近5年来恩施州参与“书记”最多的一次现场会。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大战略,也是刚起笔的大文章。要以舍我其谁的硬担当,以思想解放和理念创新引领乡村振兴争先进位。”恩施州委书记柯俊说,全州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发动村民,科学规划 深山小村两年巨变
穿梭在盘山公路上,洞下槽村风景别样。山上,云雾缭绕,茶园遍布,3座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矗立“云端”;山下,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宿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街道,水上乐园、步道、自行车道、灯戏楼等一应俱全。
洞下槽,恩施市白杨镇一个贫困村,如今是全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两年不见,变化真大!”不少曾经来过这里的乡镇党委书记感叹,当时挂在墙上的规划图全部变成了现实。谈起巨变原因,白杨坪镇党委书记张金元说: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科学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
2017年,张金元刚上任时,洞下槽村干群关系紧张。一番走访后,他在村里召开“道歉大会”,带领镇、村干部向全体村民表硬态。在州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整合各类资金,硬化全村60公里公路,改造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村民的信心逐渐恢复。
2018年,脱贫摘帽的洞下槽村开始谋划乡村振兴。村里请回乡贤能人阳家寿建田园综合体,找来重庆、四川等地专业机构制定发展规划。但看完规划图,村民们普遍反映有点不接地气。几轮商讨,村里决定和阳家寿一起,自己搞规划。一年间,村里召开50余次讨论会,边摸索边完善,明确了以茶叶为主导产业,以田园综合体为示范的融合发展新思路。
根据规划,洞下槽村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乡村振兴试点等各类资金数千万元,阳家寿等牵头成立合作社,投入资金9000万元,田园综合体一天一个样。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30户农民自发流转土地1200亩,入股合作社。今年8月,田园综合体开园,周末日均游客超过3000人,成为恩施休闲网红打卡地。
目前,恩施州200个重点示范村正在完善乡村振兴规划。现场会提出,要科学制定规划,听取群众意见,群策群力,一张蓝图干到底。同时,切忌遍地开花,不搞齐头并进。部分产业雷同的临近村,要形成联动发展。
能人回村,带火产业 黄金梨变“黄金”
来到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9米宽的通村公路旁,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梨园。该村曾是贫困村,2004年开始发展黄金梨,经过10多年努力,已成为带动村民脱贫的主导产业。目前,该村发展标准化梨园2450亩,2名能人回乡成立黄坪村黄金梨专业合作社和鸿胜黄金梨专业合作社,创建了“沃地娃”黄金梨品牌。
“8月份,前来采购的小汽车、货车排成长队。”村民黄金红说,不到20天,家中5亩黄金梨卖了近6万元。村支书姚元翔介绍,今年全村梨产量约1300吨,其中60%卖给了过路的乘客和采摘的游客,40%批发给了合作社。预计综合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10%。
梨园旁,有一家以石头、古家具为主题的民宿——石头院子。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民宿,由恩施阿尼阿兹旅游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造。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落户此处,主要是看中了村里的黄金梨。
2018年,宣恩县脱贫摘帽,黄坪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元,被纳入全县乡村振兴试点。村里提出,要进一步做大做强黄金梨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宣恩县椒园镇党委书记袁永灿表示,政府采取“两步走”措施:升级改造5.4公里长的黄(坪)傅(家坡)线,建好旅游栈道、观景平台、文化广场、停车场等设施,吸引更多市场主体来投资。
石头院子开业后,当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带动周边20家农户办起民宿,兴起28家农家乐,2019年接待游客超过27万人。在此基础上,黄坪村推出“梨·阿尼阿兹”文旅活动,吸引了40万游客前来赏花、摘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眼下,恩施州不少示范村开始探索农旅、文旅等融合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例如,恩施市洞下槽村的万亩茶园+旅游、来凤县农园的“职业培训+订单农业”等。
恩施州围绕茶、果、烟、蔬、药、畜等优势产业做文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原则,引进市场主体,解决产业加工能力不足、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看见山水,记住乡愁 “美丽乡村”在行动
汽车进入恩施市盛家坝镇大集场村,沿着蜿蜒的公路,映入眼帘的是翠绿清香的茶园,风景如画的河道,房前屋后种上了各种花草树木。
盛家坝镇党委书记李华军介绍,2018年以来,该镇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突破口,按照“新房统一户型建设、旧房统一样式改造”的原则,对大集场、麻茶沟、车蓼坝等传统村落,修旧如旧,维护山、水、林、田等自然生态。
村庄美容方面,以干部包路段、党员带群众的方式,引导村民对山边、路边、田边、沟边、河边等“五边”白色垃圾进行清理,出台排水沟、卧室、庭院、厕所、厨房建设标准,动员全镇3691名学生参与垃圾清扫,带动近6000户家庭一起行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今年5月,该镇采取“政府育苗、群众移植”的模式,移栽花苗50万株。建设美丽乡村,恩施州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乡村,探索了一批宝贵经验。
利川市柏杨镇栏堰村启动“村花”评选,只要带动贫困户搞好人居环境,就会被评为“满天星”“月季花”“牡丹花”等,获得精神和物质奖励。很快,一支“村花”志愿服务队出现了,村里杂草垃圾不见了,道路两侧的空地、小河畔种上了花草树木。
咸丰县杉园村等58个示范村率先启动房前屋后“美丽行动”,拆除破旧房和废弃猪栏牛圈,清理污水垃圾,建花果庭院。不到一年,建起了一个个文化广场,涌现出一批农家乐,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村民的荷包鼓起来了。
利川市毛坝镇,建成村文化广场30余个、百姓舞台20余个。春节期间,各村抢着开展系列活动,通过文化振兴助力茶产业发展。
恩施州委副书记、州长刘芳震表示,要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继续发挥脱贫攻坚“尖刀班”精神,立足群众需求务求实效,让百姓从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走出一条符合恩施实际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