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11月22日讯(记者潘璐)白墙黑瓦月洞门,古朴的木质道路指示牌,村头大戏台上表演着楚戏,老人和孩子们在台下听着、笑着、玩耍着……11月19日,长江网记者来到黄陂区蔡榨街凤凰寨村,仿佛走进了徽派古村落。 志立生态合作社的老板龚志立刚去中心城区送完土鸡蛋,又开始照料自己的鱼塘。夫妻俩一个人管生产,一个人管销售和送货,虽然忙碌但收入可观。龚志立告诉长江网记者:“非常庆幸自己回村发展了。没想到这几年,村里从外在到精气神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5年前,凤凰寨村因为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村里撂荒的土地随处可见,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已经三十而立的龚志立思考良久,决定给自己换个活法,放弃在城市里安装电梯的技术工作,回村发展养殖业。先不考虑赚钱多少,只想着一家人在一起就好。村里正在进行的村湾改造和各种扶贫政策,也给他回村创业增加了信心。 2016年底,龚志立流转了10多亩鱼塘开始养鱼虾。第二年,发现鱼塘养殖收入不错,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找亲戚借了7万元钱,共筹资30万元流转了80多亩鱼塘,扩大养殖规模。“有了规模,我就发现,养殖真的不能只凭兴趣和经验。如果凭兴趣和经验,要么赚不到什么钱,一个不慎,亏本分分钟。”龚志立现在回想起养殖初期自己瞎琢磨就有点后怕。 这时村里的扶贫工作队请来了武汉市农科院的专家,帮忙制定村里的发展规划,经过检测和考察,《凤凰寨村农业产业专项规划》出台了,很快籽莲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建成了。 农科院专家来了,龚志立发展养殖业从此有了好老师,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拿起小本本,跟着专家可劲儿地学。什么时候开始捞虾苗,水体变色该怎么处理,预防鱼虾生病要喂什么药,他一一记录,学得认真。 2019年,龚志立流转的鱼塘面积超过百亩,开始在鱼塘里套养籽莲。当年,仅收获的莲子一项收益就够抵扣养殖成本,售出的鱼虾都成了纯利润。先富起来的龚志立,不忘帮扶村里的贫困户,长期雇佣两位贫困村民在鱼塘打工。今年龚志立拓展林下养殖,喂养了1000多只土鸡,又多帮扶了一位村民。 除了科技帮扶好政策带来的甜头,村湾改造也给合作社带来了旅游红利。近年来,改造后的凤凰寨村变成了黄陂旅游的网红景点,旅游大巴送来了游客,村里的民宿长期“满房”,370亩果园和果园里养的鸡鸭不愁销,每年可以给村集体创收10万元。此外,凤凰寨村410亩生态茶园欣欣向荣,160亩油茶套种黄豆且全部种活,光伏发电、籽莲基地、养殖基地、农家乐,各个产业兴旺发展。村支书龚志军告诉长江网记者,以前村里到处是麻将声,现在大家早上出工,下午休息,看看戏,跳跳广场舞,村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