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洲村位于分水镇北部,刁汊湖西南端,原是一片水洼之地,因水道长久被泥沙淤积成洲而得名。淤洲村是非贫困村,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25户37人,老弱病残对象达90%以上。
细心的人会发现,淤洲村每家贫困户房子的侧边地上,都栽种了3-5株栀子花树苗,那是几年前市委党校15名教职工和镇村扶贫工作队员一起栽种的。如今,那一株株栀子花树翠绿欲滴,摇曳生姿,树上一朵朵白色的栀子花兑相开放,香远益清,那朵朵花香,仿佛在向人们昭示着每个贫困家庭的变化与进步,生机与希望。
“我们一家四口终于搬进新房”
黄还生一家4口人,是村里最困难的贫困户。夫妻俩和小儿子都是弱智,夫妇俩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妻子和小儿子都身有残疾,虽然享有低保及残疾补贴等各项扶贫政策,但一家人日常的一日3餐只能勉强自理。大儿子心智正常在外打工,但收入不高。
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他家住的房子。破旧不堪的小三干的平房,房顶东南、西南角都开了“天窗”、中间屋梁折断,瓦片塌了一大片,四周的墙壁像闪了腰身,似乎随时都要崩塌,危房改造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2018年9月,市委党校和村支部书记积极与住建局驻淤洲扶贫工作队两名同志协调,鉴定黄还生家房子经为D级危房。经履行相关程序和手续后,同年11月由村负责协调动工建新房,黄还生家出了1.5万,村协调帮扶工钱1万多元,按贫困户危房改造政策补贴3万元,新建起一座黑瓦白墙建筑面积100平方的三干平房。
说起新建的房子,黄还生说:“ 2019年春节前,我们一家四口终于搬进了新房子。”他还满心欢喜地告诉大家,他给大儿子准备一间新房,打算当作他结婚用的婚房。每听他说这话,他和妻子都笑了,他们的神情很真切,也很自然,让人感到,他们虽身处贫困境地,面临诸多的苦难,但在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帮助下,他们仍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健康扶贫,我才活到现在”
黄修安的家是一座旧小平房。堂屋里一张小饭桌,几把椅子,两条长板凳,屋子陈设很简单却很干净。他今年67岁,头发稀白,脸上腊黄,精神萎靡,一看便知他已疾病缠身。
他原本两口子生活过得不错。两年前,他老伴患了癌症,治疗费花了10多万元,最后还是落得个人财两空。老黄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患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扩张等多种疾病,长年吃药不断,心脏上就安有3根支架。
说起自己的病情,他低声说:“我这身子骨一身病。去年(2019年)一年,我住了7回院。政府健康扶贫,帮助解决住院费,我才活到现在。”
从镇驻村干部登记资料显示,黄修安2019年历次住院疾病类型、所住医院、住院的时间、所花费用、报销费用等都有详细记录,花费总计6.5万多元。去年元至5月份,他住院4次,累计花费治疗费5万多元,根据汉川市健康扶贫政策,他医疗费报销达90%,个人付费5000元封顶。后3次住院治疗,他基本上是免费住院治疗。
“孩子上大学去了,这家也有了盼头”
贫困户陈艾红是一个不幸女人,2002年丈夫因身患癌症去世,那时她的儿子小黄杨还不满1岁。那以后,孤儿寡母相依为命,过着十分贫寒的生活。但她也是幸运的,2014年9月,按正常的程序和手续登记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后,党和政府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政策,为这个苦难的家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根据汉川市扶贫政策:从2014年10月起,她们娘俩申请办理了低保,每月领取近400元低保金;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儿子黄杨读初中3年,每年享受生活补助费1250元,学费、课本费全免;读高中3年,每年享受国家助学金3000元,学费全免;2018年,经鉴定她家住房为C级危房,经改造加固,享受危房改造补贴费1万元……儿子在汉川高中读书时,为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她在汉高附近租了房,并到附近一家餐馆打工。
谈起她的家庭,陈艾红显得有些激动。但她很快平静下来,高兴地对我们说:“2019年6高考,儿子考上了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孩子上大学去了,这个家也有了盼头。”
“扶贫攻坚,就像栀子花开一样”
谈起村里的精准脱贫工作,村支书黄承元说“淤洲村是块肥沃土地,几年前市委党校在这块地上栽上近百株栀子花树苗,如今,这些树苗都开了花。我们淤洲村扶贫攻坚,就像栀子开花一样。”
从2014年9月至2019年底,经过近5年多时间扶贫攻坚,淤洲村25户贫困户中完成危房改造共13户,补贴资金27.5万元;教育扶贫3户5人;落实特困供养保障扶贫10户10人,农村低保9户13人,年均保障资金40万元左右;健康扶贫住院治疗23人次,报销费用30多万元,慢性病治疗85人次,报销费用10多万元;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组织安排务工14人,年收入突破10万元;流转土地54.8亩,年流转资金3.7万元。至2019年底,25户36名贫困对象,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如今,淤洲村里,栀子花开。栀子花树回馈给人类的不仅有它的葱绿,还有它花的洁白与香郁;贫困家庭向这个世界回馈的,是让世人真切地感受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落一人。(通讯员 熊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