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退役不褪色”陶斯臣——脱贫攻坚再“亮剑”

发布时间:2020-12-2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陶斯臣(右一)与村民交流,了解实际困难。

陶斯臣给孩子们送学习用品。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袁超一 通讯员 程妮 赵树龙 方建华

楷模名片

陶斯臣,47岁,中共党员,十堰市财政局干部,竹山县深河乡茅坝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5年来,他以村为家,把村民当作亲人,带领村民修路,解决出行难问题;帮助新建幼儿园,让贫困村儿童入学不再难;带领百姓种茶叶、建茶厂,以发展产业带动百姓脱贫……近日,他获评2月至10月“荆楚楷模”月度人物。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1月初以来,陶斯臣就忙着进院入户,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12月初的茅坝村,寒风凛冽,村民张绍国心里暖乎乎的:“听了陶书记宣讲,感受到党中央对我们农民越来越重视。”

“只有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才能坚定致富的信心,才能鼓足脱贫的干劲。”12月16日,正在准备下一场宣讲的陶斯臣说。

宣讲扶贫政策,敲开村民心扉

2012年,陶斯臣转业到十堰市财政局工作。2015年9月,他被单位选派到竹山县深河乡茅坝村,担任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

茅坝村是竹山县潘口电站水库上游移民内安村,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451户175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1户867人,贫困面大。

初到茅坝村,陶斯臣的心里打了一下鼓。但近20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的钢铁意志。“精准扶贫,需要‘亮剑精神’!”陶斯臣暗暗告诉自己。

第一个星期,陶斯臣与扶贫工作队员一起入户走访,却总是吃闭门羹——不是在与群众沟通中发生矛盾,就是被问得哑口无言。本想通过走访拉近与群众的关系,结果却与群众距离越来越远。

“扶贫工作要做好,得先让村民们真正了解扶贫政策。”陶斯臣暂停了走访,闷在村委会埋头学习。一个月后,对扶贫政策烂熟于心的陶斯臣,再次带领扶贫工作队员,深入田间地头,逐户宣传政策。

“必须让党中央的声音第一时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陶斯臣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几年来,陶斯臣跑遍了茅坝村的沟沟坎坎,家家户户,不仅宣传了扶贫政策,了解了村情民情,也与村民们从陌生人,变成了闲话家常的“自家人”。

制定10项纪律,办实事解实难

“真正解决好贫困户的实际困难,才是精准扶贫。”陶斯臣把这句话作为自己扶贫工作的原则。

话语朴实,一诺千金。为现实目标,陶斯臣每天工作13个小时,给自己和驻村工作队制定了“不私自离村、电话24小时开机、不饮酒”等10项工作纪律。

通过扎实的走访,陶斯臣把工作发力点定在解决茅坝村群众“出行难、环境治理难、安全饮水难、看病难、孩子上学难”等问题上。他多方联系,争取资金、项目,和村两委一起规划落实。

针对出行难,陶斯臣带工作队拓宽通村水泥路5公里,修复断头路2公里,新修入院水泥路15.5公里,完成66户入院入户水泥路建设,在4个村民小组新建了4个过河码头,新修过河人行路1000米;针对环境治理难,他开展以“产业化、净化、洁化、光化”和“厕所革命”为主的“5+1”活动,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针对安全饮水难,他多方协调,修建水窖7处,铺设饮水管道1500米,有效解决50户200余人安全饮水问题;针对看病难,他帮助新建和完善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个;针对贫困山村儿童上学难,他四处筹资,帮扶建起200平米的新教学点,解决了库区4个组的适龄儿童上学难问题。

教学点建好后,看到一些孩子学习用品缺乏,陶斯臣又第一时间联系单位工会、竹山县残联,购置书包、字典等学习用品400余件,送到110多名贫困户孩子和留守儿童手中。

立足产业扶贫,既扶智又扶技

“必须改变‘大水漫灌式’扶贫,变‘输血’为‘造血’。”陶斯臣深知,发展产业才是稳定脱贫成果的根本。

他把贫困户的致富短板按照普遍性和特殊性进行梳理,一户一策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致富计划,规划村级脱贫方案。

陶斯臣和工作队一起,将原有430亩老龄、幼龄茶园提档升级,完成茶园土地流转,帮助全村扩建茶园1500余亩,带动90多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600多元;新建中药材基地150余亩,成立兵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全村55户贫困户年增收2000多元;发展3个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养猪、养牛、养羊产业。

同时,他把“智力扶持”和“技术培训”作为脱贫致富的基础之一。几年来,先后5次邀请养蜂专家、技术人员到茅坝村现场传授养蜂技术;聘请技术人员先后6次到茅坝村现场培训香菇种植技术;邀请畜牧技术人员经常性为养殖户预防、巡诊、救治家畜。

种茶叶和药材、搞养殖、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全村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村民们说:“跟着陶书记,越干越有劲儿。”

点 评

他不仅是惠农政策的宣讲人,更是帮扶施策的带路人,走村入户查乡情、干真事、求实效,这种忘我的拼搏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拥护。“既问耕耘,也问收获”,陶斯臣践行了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陈明新

在脱贫攻坚战中,陶斯臣拿出了“绣花”功夫。他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失本色,为打赢这场攻坚战冲锋在前。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革命军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深刻内涵。

——荆楚楷模、十堰市竹山县溢水镇陈家铺村乡村医生 王焕云

记者手记

“只要组织需要,我就到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战斗。”采访中,这句话陶斯臣重复了几次。这是一名军人的信念与担当。

从部队转业后,陶斯臣来到了新的战场。虽脱下了军装,但留下了军魂。

在他身上,有李云龙式的勇敢和睿智:面对艰难的开局,他没有蛮干,而是迅速理清思路,以政策宣讲为纽带,给村民信心;以解决痛点难点为突破口,成为村民的贴心人。扶贫路上,他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授人以渔”,让产业扶贫从理想照进现实。

“能做事、做好事、做成事”,这是陶斯臣进村时的诺言。在脱贫攻坚战的战场上,他用“亮剑精神”,将一名退役军人的生命,活出了宽度和厚度。

上一篇:省检察院扶贫工作队长对话荆东村民 城郊村将蜕变成新型城镇社区
下一篇:扶民更要扶村——湖北运鸿集团产业扶贫走笔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