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黄金堂村“点石成金”

发布时间:2021-02-04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振雄 张双双 通讯员 张立 徐静

杨远国81岁,5个月前中过风,老伴余胜英77岁,天天扶他锯木头锻炼手脚,等孙儿们回来过年“好给他们倒茶”。

两位老人家住随州市曾都区洛阳镇黄金堂村,两儿一女在本村,4个孙儿都在外地。该村445户1630人,60岁以上400多人。彭如英老人最年长,96岁,四世同堂,天天拄拐棍去村口晃悠,看重孙儿有没有回来。

村口门坊是两面碎石墙,“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和“生态洛阳镇 美丽黄金堂”两行红字分书两墙,冬日暖阳下,炜烨煌煌。

变废石为宝 装点石头村

1月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黄金堂村,56岁的村支书郭远红是位“学者型村官”,他说,全国“洛阳”众多,河南洛阳是市,江苏、福建、广东、广西都有洛阳镇,这跟1700多年前西晋八王之乱时洛阳人避难南迁有关。随州洛阳镇离河南最近,村前小河也叫洛水,村后山由河南鸡公山延脉而来,也叫鸡公山。

他还懂化学,说,鸡公山岩石主成分是碳酸钙,村里代代人采造石灰,销往周边安陆、广水、京山等地,用于建筑、农田肥料,供不应求。靠山吃山,不受穷,故名“黄金堂”。

“但时代变了,我们要保护环境。”郭远红说,鸡公山石场早已关闭,村里改走旅游发展道路,“旧的石灰窑除部分打造成遗迹外,都整饬一新,将绿色还给青山,不再开发;散落的碎石废料一点点捡回,变废为宝,用于砌墙、铺路。”

记者看到,黄金堂村的小广场、4面文化墙、4口堰塘和台阶,都用石灰石为装饰,自然造景,保留乡村独特的韵味。

村民齐动手 扮美新家园

“改造一个塆,推动整个村。”郭远红说,2018年按洛阳镇“拆废、修旧、补残、理乱、扫净、增绿、扮靓、显特”八大行动要求,刘家畈塆最先行动,成了美丽乡村示范点,所有塆都踊跃起来。

口号“齐动手、扫干净、摆整齐”,通俗,过耳不忘,私搭乱建的猪圈拆除了,柴禾乱堆不见了,“厕所革命”是村集体出工钱、村民出材料,所有旱厕都改成了水冲式;花2万元建95个垃圾池,乱倒垃圾少了;13人的保洁队,天天扫道路、清河流、保洁公共区域,各家房前屋后,各家负责,村委会每月不定期检查、奖惩。

洛阳-府河公路从该村穿过,“一线穿六珠”,沿线6个自然塆,2019年获曾都区120万元“印象乡村”建设投入,打造成了“一舍一栏一柴房、一园一院一灯光、一桶一厕一花台、一塆一路一故乡”的美丽乡村,为曾都区旅游业发展增加了魅力。

兴业促就业 收入年年增

黄金堂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389人,2018年12月已户户脱贫。村里为此下了不少苦功夫。

首先是产业扶贫。鼓励村民种植香菇,全村年产香菇近200万棒,45岁的黄成勇是种植大户,年产香菇3.5万多棒,年收入20多万元。外乡人汪天保来村流转了72.6亩土地,带动13名贫困户发展稻虾连作,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年增收5.7万元。光伏发电年发电量超5万千瓦时,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80名村民也参与分红。新建的170余亩果园,桃子、梨今年挂果,村民的收入会继续增加。

公益性扶贫岗位为脱贫增力。去年,13名贫困群众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村里出资20万元增设保洁、防火巡查、护路等公益岗位61个,优先安排贫困户,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51岁的贫困户黄家法和妻子负责4公里路段的保洁,仅此一项,年收入4000元。

全村危房一间也没有。曾有的56户危房改造,户均获补7500元以上。刘永忠还获得国家危房改造资金21500元,20多年的老房变成新房。

杨远国和余胜英4个孙儿,有2个在外上大学。该村贫困生从小学到大学都有1000元至3000元补助,全村大学入学率80%以上。

最安心的是医保,大病救治有国家兜底,自付医疗费用不超过5000元。彭如英老人很硬朗,耳聪目明,她知道“疫情”、知道“就地过年”、知道重孙儿们仍有可能不回来,但仍每天拄拐杖去村口,眺望远方。

上一篇:湖北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
下一篇:山顶有了4G网 公路也修到了家门口 巴东农民“云端”卖药材买了新车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