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应有效开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才能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近日,长江日报记者采访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时发现,乡村振兴是不少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不少政协委员表示,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全国“三农”工作重心实现历史性转移,在今年全国两会中,他们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以及乡村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文旅开发是推进传统村落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传统村落是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物质载体,应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标杆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会副主委、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龚胜生介绍,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且面临规划编制未完成、同质化竞争突出、文化传承后继乏人等问题。
“实践证明,文旅开发是推进传统村落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龚胜生建议,合理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乡村旅游业;以旅游业为先驱,延伸产业链,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工业,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融入国内大循环新发展格局。
“乡村振兴需要各方面的乡土人才。”龚胜生还提出,建议以县域为单元成立“传统村落乡土人才培训中心”,为传统村落培养文化传承、文物修缮、土产加工、网络销售、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所需又能扎根乡村的乡土人才。
乡村建设要依山就势形成村落
“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各地对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非常高,但也存在问题、短板。”经过广泛调研,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湖北省政府参事胡仲军发现,在开展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对于布局规划、风格打造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比如,有的村庄沿马路布局,这样难以形成村落,影响可持续发展;有的地方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保留了原始的风貌、乡土气息浓郁。如果不做好建设规划,这些传统的东西可能会遭到破坏。”胡仲军建议,开展乡村建设时,要组团布局、形成村落,建筑布局要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新建筑要古朴典雅、旧民居要修旧如旧。此外,乡村建设必须注重发展产业,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才能保持人气。“没有产业,乡村容易成为‘空心村’,乡村振兴就很难有支撑。”
胡仲军认为,要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居民参与的机制,政府做好规划、基本公共设施建设等。要引进和支持企业投入乡村建设,发展产业。支持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发展产业,就近就业,建设家园。
(长江日报记者乔驰 胡义华 何晓刚 通讯员肖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