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年半,钟岗村从“美丽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扶贫队长带领村民奔向乡村振兴
3月25日上午,黄陂区罗汉寺街钟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田宇,给20多名党员、村民代表,上了一堂“开在田间的党史课”。他们的身后,是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钟岗村变了,昔日一米宽的泥巴路变成了两车道的
3月25日上午,黄陂区罗汉寺街钟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田宇,给20多名党员、村民代表,上了一堂“开在田间的党史课”。他们的身后,是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的旋耕机在“劳作”,无人机在做飞播试验。
今年39岁的田宇曾是一名空军航空兵训练参谋,2019年初,他转业到硚口区老干局,半年后他主动请缨来到“省级重点贫困村”钟岗村扶贫。
来之前有人劝他不要去,说扶贫工作都快结束了,去了没意义。但他说:“我是军人,要站好扶贫的最后一班岗!”田宇说,不能松劲歇脚,前几任书记帮大家摘了贫困帽。他不但要巩固成果,还要让村民过得更像样!
短短一年半,大家说钟岗村变了样。
钟岗村变了,昔日一米宽的泥巴路变成了两车道的水泥路,昔日零散荒芜的田地变成平整肥沃的高标准农田,美丽乡村“规划图”在钟岗村慢慢变成“实景图”。
钟岗村变了,外出打工的能人主动回乡创业,“自扫门前雪”的村民积极为家乡发展动脑筋、说想法、提建议。
乡亲们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今年是钟岗村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的第一年。眼前热火朝天地机械化耕种的农田,是由村里170户村民的480亩零散田改造成的510亩平整肥沃、灌排配套、道路畅通的高标准农田。
去年,钟岗村获批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但不少村民宁愿把地白给亲戚种,也不愿拿出来改造。“改不改造还不是那一亩三分地,搞不好还把地换少了。”
田宇只好挨家挨户帮年纪大的村民算账:“把地租给同村的亲戚种,收不到钱。但改造后,村集体打包租赁给专业的种植合作社集约化、规模化打理,既不丢失土地,又不用自己操心,每年每亩地还能拿几百元租金,或者坐在家里分红。”
村民们这才打消了顾虑。村里的独居老人吴炳成去年因中风丧失劳动能力。现在他名下的11亩地除了国家补贴外,每年还能拿到2000多元租金。
村里变了样,吸引能人回乡创业。
村民吴之华早年离乡闯荡,在硚口区华生城市广场经营农贸市场。驻村工作队一直劝他回乡发展。起初他很犹豫,只敢承包几十亩鱼塘试水。
眼看着这几年村里路修好了,公厕通水了,垃圾池改造了,环境越来越好,吴之华也开始追加投入承包果园、喂养鸡鸭鹅,还开了一个集鱼塘、果园、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农庄,解决了村里几个贫困户的就业。
“党给了好政策,派来了好干部,我也应该尽一份力。”吴之华指着自己精心打造的“梅花冲”生态农庄说,他最喜欢站在农庄山坡的亭子上,看着左边整齐的高标准农田,右边漂亮的农庄花海,面前的池塘里鸭子成群划水。他相信这幅美丽乡村实景图会吸引更多能人回乡置业。
2018年,钟岗村整体脱贫,2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出列,光伏发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目前,钟岗村还将光伏发电站的大部分收益拿出来为有可能返贫的贫困户保留公益性岗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农村的主人是农民,要做好乡村振兴,离不开他们,得他们说了算。”田宇说,过去村民大多是“自扫门前雪”,现在都非常积极地参与乡村发展。
为了更好地收集村民助力家乡建设的好意见和好想法,田宇在村委会设立了“诸葛亮榜”。
“我想参与生态农业,我想打造旅游乡村,我想做乡村物业……”村民们说,干部们写。干部们“搭台”,村民们“唱戏”。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听说村里张贴了“诸葛亮榜”集思广益,还纷纷给田宇打电话、发微信,为家乡的振兴出点子。
田宇和村民们对钟岗村的未来充满了期望。
硚口区老干局负责人表示:“我们作为派出扶贫干部的单位,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政策不变,队伍不散,人员不撤,干劲不松,力度不减。”
(长江日报记者杨蔚 万凌 赵代君 通讯员李放军 刘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