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黄冈绿色扶贫种出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1-04-06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刘锦秀

刘幼娟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 通讯员 万永庄 刘世民

3月30日上午,麻城市朵朵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幼娟一边带领公司的姐妹们在钢架大棚繁育菊花苗,一边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公司今年计划种菊花800亩,如果市场行情跟去年一样好,公司将创造产值1000万元以上。

看到眼前这名带领乡亲们奔小康信心爆棚的“女强人”,谁会想到7年以前的她还是一名负债40多万元的贫困户呢?刘幼娟说,是菊花产业让她实现脱贫致富的。

巍巍大别山,物华天宝地。 黄冈市委主要领导曾用一句话概括黄冈市扶贫的做法:“我们只不过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老百姓家中的金山银山。”如今,黄冈利用当地资源已发展出脱贫致富的十大绿色产业,即茶叶、中药材、食用菌、油茶、绿色养殖、果蔬、花卉苗木、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和地标产品,“都是地地道道的黄冈物产,有这么多好东西,不愁扶贫没办法”。

一朵大菊花

刘幼娟是麻城市铁门岗乡人。2015年前,她与丈夫一直在外打工,收入不多,婆婆又患病,家里欠下40多万元的债务,只好“节衣缩食”。

2015年,在铁门岗乡扶贫办的帮助下,刘幼娟家申请到第一笔小额信贷5万元,在3亩地里试种了120棵金丝皇菊,当年纯赚1.1万元。

次年,刘幼娟扩大了菊花种植规模,并搞起了深加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当年麻城市突发“6·30”暴雨洪灾,200余亩即将盛开的金丝皇菊全部泡在洪水中。“当时没有船,我只好用洗澡盆划过去抢苗。”危急时刻,富岗村村干部来了,富岗村扶贫工作队来了,富岗村的父老乡亲来了,排水的排水,抢苗的抢苗。在大家的帮助下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挽回了洪灾造成的损失。

刘幼娟重整旗鼓,在乡、村干部帮助下,线上线下结合销售,她的菊花悄然走红。此时,刘幼娟意识到电商的重要。对于从未接触过的这个领域,她勇于挑战,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到处学习参观,不断尝试,到2016年底她的菊花产品远销浙江、安徽多地,一举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当年被评为麻城市“脱贫致富示范户”。

“我是从贫困户一步一步走来的,我知道找不到脱贫出路有多苦恼。所以,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教他技术,帮他早点过上好日子。种植过程我们负责;销售渠道我们也负责。”刘幼娟这话说得斩钉截铁。

2017年,刘幼娟与丈夫发展贫困户张庆华等,成立了朵朵香菊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余亩。合作社吸纳了本村120余名女性工人务工,当年毛收入达到200余万元;2018年,合作社菊花产量达到20余吨,产值超过300万元。

2019年,刘幼娟成立湖北省朵朵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动贫困群众一起种菊花,公司营业收入突破500万元,让100多个农户年均收入过万元,成功带动64户贫困户脱贫。

菊花产业已成为当地兴农富民的支柱产业。目前,麻城市已有20万人从事这一产业,系列产值30亿元。麻城市已成全国三大菊花生产基地之一。

聚焦“花经济”,做足“花文章”。麻城市已制定菊花产业发展规划,力争今年底菊花系列产品产值超过50亿元。

一棵甜柿树

昨日上午,罗田县河铺镇蛇家山村党支部书记陈言书带领村民给甜柿子树浇水。

罗田甜柿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种柿子长大成熟后自然脱涩,人们一摘下来就可以吃,而且口感甜脆。蛇家山村因甜柿而闻名,它拥有“古柿树村”、“古柿树群落”、“全国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是罗田发展甜柿产业的基地之一。

陈言书说,过去我们蛇家山村是个贫困村,村里有一百多个贫困户。这些年来,县、镇扶贫部门围绕甜柿做文章,带领我们扩大了甜柿的种植面积,引领我们既卖柿子,又搞深加工,还发展甜柿采摘和观光旅游,现在全村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

罗田县为了将甜柿产业做大做强,在柿产品深加工和营销上广开思路,通过互联网加网红直播加电商营销等方式,将单一鲜果拓展成十多个甜柿产品,每年柿子成熟季,罗田的诸多甜柿产品通过快递能够迅速到达全国各地消费者手中。

如今,罗田县已成湖北省甜柿的主要生产区之一,年产量达到150万公斤以上,居全省之冠。

一枚枚黄橙橙的甜柿,在推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和旅游扶贫中产生出蝴蝶效应,甜柿种植被当地人誉为“甜蜜的事业”。

一只黑山羊

昨日上午,小雨,“大别山牧羊女”刘锦秀以美丽的大别山为背景,将牧场长得绿油油的青草拍成一段视频,在朋友圈分享,收集到50多个“赞”。

刘锦秀是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土坳村人。由于家庭贫困,她辍学打工,做过清洁工、卖过服装、摆过地摊、当过幼教。经过多年打拼,刘锦秀的日子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但每次回乡探亲,家乡人贫苦的生活都让她坐立难安。她一直想着要回乡为乡亲们做点什么。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锦秀触发灵感,想到家乡一种特有的山羊品种——黑山羊,在大别山区,农户有养黑山羊的传统,但都是散养,一家也就养几只。当地气候适宜,草场资源丰富,山羊养殖很有前途。

2004年年初,刘锦秀返乡创业,用她多年的积蓄买了47只种羊,租赁3000亩山林草地,过上了“牧羊人”的生活。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场山林火灾,烧毁了她承租的山林草场。2008年的冰雪之灾,又让她的黑山羊群遭到重创,直接经济损失达30多万元。刘锦秀没有气馁,发誓要继续做下去,做出示范样板,让乡亲们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

为了解决群众养羊缺良种、缺技术、缺销售的问题,刘锦秀成立了我省首家黑山羊养殖合作社,聘请专门的畜牧技术团队,带领乡亲们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羊、技术指导并收购肉羊。服务带动了以罗田为核心的大别山周边县市7700多户养殖黑山羊。

2011年,刘锦秀注册成立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起现代化肉类食品加工厂。同时,以省农科院为依托研发羊肉食品,将黑山羊销往武汉、广州、深圳、北京等地。

考虑到家乡还有大批贫困户,2015年,刘锦秀主动与全县175个村的4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扶持他们养黑山羊脱贫致富。

平湖乡秋千厂村2组村民张艳华2010年加入专业合作社养黑山羊,到2016年他家存栏黑山羊418只,出栏肉羊220只,收入28万余元,一举脱贫。

在罗田县,像张艳华这样通过养黑山羊实现脱贫致富的社员共有800多户,其中39户为残疾人家庭。

最近几年,公司在刘锦秀的率领下销售稳步增长,脱贫致富的社员们在小康路上越走越远。罗田县也一举跻身湖北省养羊大县行列。

上一篇:美景变“钱”景 湖北17.78万贫困人口靠旅游脱贫
下一篇: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肖曙光:160多件村民诉求全落地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