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答好“三农四问"——强了产业 美了乡村 富了村民

发布时间:2021-11-26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通讯员 方亚飞

高标准农田上,农机驰骋,一粒粒麦种、油菜种随着播种机翻转,钻进土里;示范果园里,冬桃、柑橘挂满枝头,笑迎游客采摘;温室大棚里,蔬菜享受着高标准设施农业的润泽,“拔节”生长……

眼下,初冬农业生产如火如荼,荆楚田野处处涌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热潮。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党的“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年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应勇发出重中之重有多“重”、优先发展如何“先”、全面推进怎么“进”、新型关系“新”在哪的“三农四问”,引起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年中,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农业强省,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科学作答“三农四问”,奏响“强富美”新乐章。“湖北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开局即是冲锋,成功克服新冠疫情与超20年一遇的秋汛影响,全力以赴打好农产品稳产保供主动仗和农业产业强省建设攻坚战,农业农村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喜人态势。”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吴祖云说。

牢记嘱托,端牢饭碗

“种的都是优良稻种,看情形产量不低!”10月25日,江陵县江北农场,村民马俊武捧着颗粒饱满的稻穗,脸上堆满笑容。

荆楚大地,丰收捷报频传,贯穿夏收与秋收。

夏粮,总产94.7亿斤,增长0.3%;夏油,总产251.78万吨,增长4.4%,再创历史新高。

早稻,单产增加48斤,总产增加6200万斤,增幅达4.5%,得到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

秋粮,丰收到手。

今年的成绩来之殊为不易。虽然疫情、汛情多灾叠加,湖北稳粮增产的决心信心丝毫不减——

提高政治站位是抓好粮食生产的首要。我省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以省政府名义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将粮食生产指标纳入乡村振兴考核,释放重农抓粮的强烈信号。

政策落实是农民愿意种田的底气。我省将水稻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扩大到28个产粮大县,拨付中央及省级支农资金86.5亿元,全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启动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让农民种粮“卖得出”。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喜获丰收的保障。全省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57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600万亩。打造示范样板,推广9种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吨粮”模式,农民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重者重抓,谋定快动。湖北稳住“基本盘”,筑牢“压舱石”,守住“战略后院”。

2021年,粮食产量有望稳定在550亿斤左右,实现连续9年保持在500亿斤以上。前三季度,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分别达2410.55万头和255.34万头,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3.5%和100.2%,蔬菜、禽蛋、水产品、柑橘等“菜篮子”“果盘子”农副产品市场供给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居全国前列。

防止返贫,稳定116项政策

“感谢党的好政策!”大冶市灵乡镇张河村村民翁泽亮重燃生活信心。

翁泽亮是一家五口的顶梁柱。因意外受伤,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被切断,随时有致贫风险。大冶市乡村振兴局迅速将翁泽亮一家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政策。其妻被安排至村级公益性岗位,小孩享受教育帮扶政策,待翁泽亮康复后,将积极对接人社部门解决就业。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脱贫摘帽后,“扶上马、送一程”,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我省打出“组合拳”——

出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明确过渡期内涉及“两不愁三保障”和社会保障类等116项省级政策,继续保持稳定,60项政策适时调整优化。

37个脱贫县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立40名省级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1.68万名第一书记和1.34万支工作队、4.35万名工作队员,奔赴“三农”新战场。

在“千企帮千村”的基础上,我省率先启动“千企兴千村”行动。“帮”和“兴”一字之变,变单方帮扶为合作共赢,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合作,变短期帮扶为长期合作。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开展动态监测,共计6.8万户20.2万人。截至11月中旬,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5.9万户17.7万人。同时,引入保险机制,1800万农村人口办理“防贫保”业务,累计发放求助资金2.4亿元。

获益于“防贫保”,京山市永兴村村民蔡鲲鹏长舒一口气。去年,他因颅内感染住院花费80万元。今年6月,他被纳入“三类对象”,不久前收到30万元防贫保险金,“这笔钱真是帮了大忙!”

心同向、力同聚、劲同使。全省各地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做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抬高底板,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聚焦“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的突出问题,湖北重点打造茶叶、优质稻等10大重点农业全产业链,在短板上着力,在瓶颈上攻关。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8位省领导分别领衔10条产业链,构建一个牵头单位负责、一个专家团队指导、一个工作专班推进的长效工作机制。

针对资金短缺,“十四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财政资金和统筹5亿元贴息贷款;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与15家金融机构紧密对接,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金融机构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将投入3万亿元贷款,用于乡村全面振兴。

针对头部企业少,省农业农村厅挤出运转经费重心下移,给基层安排专项招商奖励资金,推进农业产业招大引强。前三季度,全省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项目达150个,累计签约金额1175亿元,同比增长95.8%。

针对龙头不壮,建立农业上市企业后备库,为金种子、银种子企业三次召开全方位的辅导对接会,助力企业快速登陆一级资本市场。

针对品牌不响,推动潜江龙虾、赤壁青砖茶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请进来”,全力提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大气魄、大手笔、大动作,湖北农业产业化全面起势。

柑橘是其中典型代表。

龙头企业拉动延伸产业链。宜昌柑橘加快土老憨、屈姑食品等柑橘加工园区建设,发展橘瓣罐头、橙汁和柑橘酒、醋等精深加工,从皮到果“吃干榨尽”,并依托柑橘产业发展旅游。

特色产品提升价值链。秭归脐橙不断培育新品种,实现“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红橙、冬有纽荷尔”的鲜果周年供应格局,年总产值突破50亿元大关,品牌价值达26.9亿元。

以电商仓储物流串起供应链。宜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发展300多个柑橘营销组织、成千上万的经纪人,将鲜果销往全国,出口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从单一生产到多元发展,湖北农业正沿着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路子,跑出“加速度”。1月至9月,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8200亿元,同比增长22%。

宜居宜业,乡村美美与共

初冬的枣阳市吴店镇三里岗村,落叶伴花香,美景醉游客。一条彩虹路、一座民宿小院、一排古朴山墙,皆成风景。

交通便利、卫生整洁、山水优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原本“灰头土脸”的村庄让人流连忘返。

规划先行。为保留各具特色的乡村风貌和农家韵味,我省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格局,编制《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4411个行政村开展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设施提档。升级改建农村公路,“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向乡镇延伸。开工建设39个农村饮水提标升级工程,改善189万人供水。武汉、十堰、咸宁等行政村光纤宽带、4G网络覆盖率100%。

颜值刷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我省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2%,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乡村美化绿化成效明显。

业兴人旺。立足优势特色资源,打造“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16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30亿元。

创新乡村治理。蔡甸“四项清单”、秭归“村落夜话”等被编入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基层党组织建设显著加强,乡风文明持续改善,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共筑乡村振兴梦。

“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大悟县河口镇顺口村75岁的村民彭绍松由衷欢喜。

强了产业,美了乡村,富了村民。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9元,同比增长16.0%,比2019年同期增长10.8%,两年年均增长5.2%。

共同富裕的号角已吹响。湖北挂出作战图,亮明进度表,奔赴新征途。

上一篇:武汉东西湖奏响美丽乡村协奏曲
下一篇:手机变“农具” 直播成“农活” 湖北省电商农人培训3.3万人次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