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种子吸引宾客选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艾红霞 通讯员 周荣华 鲍瑜
农业发展,种业先行。
又一批味美、高产的大米、油菜,即将从实验室走上市民餐桌。11月28日,2021湖北农业博览会农业(种业)创新成果转化大会举行,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长江大学分别与企业签订转让协议,3项种业科研成果卖出3700万元的高价。
“3项科研成果,均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的共性。”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场签约的成果,两项为稻谷新品种,一项为油菜新品种。
“这次转让的品种,好吃且高产。”与省农科院粮作所签约“优质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后, 中垦锦绣华农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昌华敏一脸兴奋。他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新品种生产试验阶段亩产突破700公斤,远高于目前全国稻谷平均亩产的470公斤。
“对新合作充满期待,也非常有信心。”昌华敏介绍,今年是和省农科院合作的第十个年头,之前双方合作培育的首个稻虾共作专用水稻品种“虾稻1号”,入选2019年湖北十大科技事件,目前已累计种植30万亩。
昌华敏说,计划用3年时间和农户、经营主体合作,优化种植模式,将此次合作的水稻新品种开发到一定规模,争取成为“十四五”期间我省水稻种植的主打品种。
签约现场,长江大学农学院李志新团队十年磨一剑育出的两系杂交稻新品种“春两优长70”,成功转让给安徽荃银高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抗倒伏是新品种最突出的优势。”长江大学农学院李志新教授介绍,“春两优长70”是迟熟中籼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团队历经12年选育,遇大雨大风不会倒伏,米质达到国标优质米三级标准,与对照组相比,增产7.65%以上。
“我们先后在全国26个地方试种,新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等大部分稻区种植。”李志新介绍,新品种试种期间就得到种植户认可,预计未来5年,可以推广种子200万至300万公斤。
省农科院副院长游艾青介绍,湖北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3500多万亩,位居全国第四,水稻产业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绿色、优质、高效成为产业发展目标。
让好种子种出好大米、好大米卖出好价钱。今年,全省共审定172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豆新品种“中豆63”品种,经营权转让费高达1500万元,创下我省选育品种经营权转让费的新纪录。
据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吴祖云介绍,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强种业基础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种业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种业科技攻关,加快种业创新成果转化,建成11个国家级涉种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诞生了一批包括王汉中、邹学校院士在内的种业科学泰斗;全省油菜、淡水水产种业综合实力全国第一位,生猪、食用菌、中药材等种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种业综合市值突破300亿元,培育出了一大批全国领先的优质新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11月25日,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湖北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开启了湖北种业加快振兴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