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脱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充分认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意义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些重要论述揭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都是促进区域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向全体人民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二者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都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参与是基础,脱贫攻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组织和支持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这意味着,无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要坚持群众主体,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内生动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迈向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无论是“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等目标,还是乡村振兴实现“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的愿景,都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指标,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优先任务,乡村振兴则是脱贫攻坚的延续和发展,两者均指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的形势
2021年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明显,有效衔接工作有力有序推进。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不断健全,全国共识别纳入防止返贫监测对象526万人,75%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加强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规范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确定了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4个省(区、市)确定了47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因灾返贫致贫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1561亿元,比上年增加100亿元。33项衔接政策全部出台,中央各部门出合相关文件近40个。各地先后出台政策衔接的实施意见,制定具体政策落实措施。调整完善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8个东部省市结对帮扶西部10个省(区、市),保持305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592个脱贫县工作总体稳定,包括第一书记在内的56万名驻村干部全部完成轮换,驻村帮扶力量继续加强。
同时,也要看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仍然艰巨,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仍然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存在薄弱环节。脱贫地区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相当一部分脱贫户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防止返贫致贫任务还很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推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任务
应对上述挑战,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后巩固成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在长效机制、常态帮扶上下功夫,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为基础,开展常态化排查,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纳入监测帮扶,适当放宽监测对象认定标准,简化工作流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人管、管到位。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对易地搬迁安置区,分类精准采取对策,重点抓好搬迁群众的稳岗就业和社区融入,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产业园区建设,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搬迁人口稳得住、能致富。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重点发展一批能更多带动就业的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提升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稳定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数量。
二是持续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够强,还需总结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在过渡期内给予持续帮扶。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主要是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区域发展能力。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着力加强产业合作、劳务对接、人才交流,鼓励东西部共建产业园区。健全中央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定点帮扶机制,继续向重点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创新金融机构支持乡村建设项目的支持机制模式,通过县域统筹逐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脱贫地区整体发展能力。
三是持续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促进产业减贫及升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产品增加值。采取多种举措,促进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稳定就业。坚持绿色减贫及发展,推动生态资源向资产与资金有序转化,从生态保护、农业新业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促进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促进组织衔接及强化,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组织力量,将脱贫攻坚的组织机制与乡村振兴衔接,利用驻村干部振兴、第一书记振兴、对口帮扶振兴等方式,提升乡村治理的领导能力。推动文化减贫及振兴,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贯穿始终,加快实现乡村文化产业化,保持乡村文化的生命力和创新力。强化人才培养及提升,培养新时代的乡土人才,引进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场、懂法律的现代化人才,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作者: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黄承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