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襄阳:乡村振兴绘美景

发布时间:2022-10-10    来源:襄阳日报    字体大小:A-   A+

全媒体首席记者 严俊杰 通讯员 周浩章 敖洁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民之贫富,国之责任。

从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襄阳发生了巨大变化。

2014年,全市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346个,贫困人口12.3万户37.5万人,贫困发生率10.04%。经过接续奋斗,襄阳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一户户脱贫家庭命运改变,一个个脱贫山乡沧桑巨变……汉水两岸,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答卷已经写就。荆山脚下,一个个产业兴、环境美、人气旺的美丽乡村拔地而起。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

小康之路,并非坦途。

襄阳市共有7个有脱贫任务的县(市、区),其中保康县为国家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南漳县和谷城县为省定幕阜山片区贫困县,枣阳市、宜城市、老河口市、襄州区为插花县(市、区)。

立下愚公志,誓圆小康梦。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襄阳大地上书写。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市全面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全市上下建立健全整体联动、调度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市、县、乡、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党政主职每月5天和3天用于脱贫攻坚工作。

——小康路上,一个不落。我市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保障政策标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现象全面消除,义务教育有保障率达到100%。支持37.5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保障范围,基本医疗有保障率达到100%。建设集中安置点927个,22567户贫困户实现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安全有保障率达到100%。累计投资21.34亿元,为贫困人口建成供水工程3325处,饮水安全有保障率达到100%。

——山乡巨变,山河锦绣。我市脱贫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2014年以来,我市统筹农业、水利、交通等涉农资金533.2亿元,全市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2000公里,改造县乡道1047.5公里,20人以上自然村实现硬化公路全覆盖。13245个自然村全部通动力电。固定宽带和移动网络实现“村村通”,通信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实施“两类学校”建设项目2624个。县级医院均为二甲以上医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

——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我市全面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安排257名新选聘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任职。选优育强村党组织带头人,累计培训贫困村党组织书记94场44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1543个(其中贫困村266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被纳入整顿范围,落实“一村一策”整顿措施。

——千年梦想,今朝梦圆。我市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截至2018年底,南漳、保康、谷城三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19年底,3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截至2020年底,37.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襄阳市扶贫办(现更名为襄阳市乡村振兴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全省2021年度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我市综合评价为“好”。

发展产业 稳固基础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

6年前,葛加明一家从谷城县赵湾乡大山深处搬到谷城县莫家河易迁点。每天凌晨两点,葛加明夫妇就起床发面、生火、炸油条、摊晾、装袋。早上六七点钟,葛家明便开着小摩托到谷城县城送货。

“每天收入两三百块。”葛加明说,这样的收入“过去想都不敢想”。

葛加明所在的易迁点位于谷城县城边,紧邻316国道,安置了来自赵湾乡、南河镇、冷集镇等地的贫困群众153户623人。

2020年,莫家河易迁点的贫困户全部脱贫。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4.1倍。”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茂松表示,从2014年的2538元增加到2021年的13093元,我市贫困人口“两不愁”问题全部解决。

消除绝对贫困,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承诺,如何在襄阳得以实现?

——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上下一心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尽锐出战,市、县两级选派2355支驻村工作队、2355名第一书记、4805名驻村工作队员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集中力量办大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我市为脱贫攻坚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伟力。

2014年至2020年,我市累计争取中央、省扶贫专项资金28亿元,市级投入专项资金4亿元,县级配套32.7亿元,鼓励贫困人口申请扶贫小额信贷21亿元,着力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万企帮万村”行动蓬勃开展,湖北名泰机电有限公司为南漳县李庙镇水田坪村送去10万元现金和价值5万元的农机;襄阳市宗华驾校向尹集乡康咀村、聂营村捐赠现金6万元……

2021年以来,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358个,发展壮大龙头企业501个、农村合作社5884个、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3902个,带动71934户脱贫户增收,带动比例98%。

——立足襄阳实际,夯实脱贫基础,我市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额达到8.5亿元,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因地制宜发展茶叶、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180万亩,培育9大特色产业集群,户均增收7000余元。

聚焦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引导各县(市、区)以乡镇(区域)为单元,挖掘本地资源优势,以联农带农为重点,以流域为单元,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乡村产业。

衔接振兴 持续发力

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襄阳广大干部群众乘势而上,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多措并举,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成立襄阳市乡村振兴工作指挥部,出台相关文件,通过规划引领各项工作项目化、工程化。

及时优化调整驻村帮扶力量,制定驻村帮扶工作规范,驻村干部“五天四夜”驻村帮扶制度全面落实。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及时发现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帮扶措施。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识别“三类户”2463户7038人,已有1467户4036人消除风险。

——衔接振兴,努力打造襄阳都市圈乡村全面振兴新标杆。

研究制定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2022年争取中央、省级衔接资金8.9亿元,落实市级专项资金0.8亿元,县级配套资金6.5亿元,按照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不低于55%的要求,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176个。

扶持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全市共建档评级110.3万户,向24.65万农户授信217.6亿元,向9.65万农户发放贷款145.2亿元,有效培育了带农致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万家。

强化就业帮扶。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就业总数达到100665人,其中省外务工43457人,省内县外务工19564人,县内务工36644人。

研究制定襄阳市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和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实施方案,围绕水廊、绿廊、产业廊、旅游廊等“四廊”,突出示范主题,系统谋划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

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为契机,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找到。

安排3898万元支持65个试点村141个项目建设,着力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在襄阳大地变为现实。

今年6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

襄阳的脱贫群众也正在努力,补足发展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搞活乡村经济。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提高乡村引领、辐射、联结、带动力,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让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襄阳的脱贫地区徐徐铺展开来,为襄阳都市圈建设贡献力量。

上一篇:事关农村电网巩固提升!两部门征求意见
下一篇:钟祥新开发葛饼干、葛粉丝等20多个产品 一条葛根“长”出10亿元产业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