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荆州市江陵县:“三个三”模式推进殡改服务民生

发布时间:2023-02-07    来源:国家乡村振兴局    字体大小:A-   A+

湖北省江陵县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国土面积1048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2个农场管理区,总人口38.7万人,每年死亡3000人左右,火化率连续多年保持100%,但丧葬活动不节地、不生态,殡葬服务供给质量差,以及丧葬习俗落后等矛盾比较突出,严重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有力推进。

近年来,江陵县以深化殡葬改革助力乡村振兴为目标,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的殡葬需求为导向,聚焦“四个全域”,即全域范围消除散葬墓,全域范围建设节地生态公墓,全域范围实施禁鞭、禁烧、禁塑,全领域实现惠民殡葬,不断提升殡葬服务保障能力,创新殡葬管理体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三转”统一殡改思想

殡葬改革涉及改变千百年传统殡葬习俗,最重要的是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江陵县始终坚持引导、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群众思想上转变,为殡葬改革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转变全县上下观念。坚持强化宣传引导,以“尊重生命、节地环保、移风易俗、群众受益”为主题,采取“六个一”,即一张海报、一条横幅、一封告知信、一份倡议书、一则公益广告、一广播村村响形式,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多领域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在全县营造浓厚氛围,全方位凝聚移风易俗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执行殡葬改革相关要求,做到管好一家、带好一群、影响一方,让群众观念从“厚葬薄养”转变为“厚养薄葬”,降低群众丧葬负担,让绿色文明殡葬新风盛行,将“要我改”进化为“我要改”。

二是转变传统风俗习惯。首抓祭祀方式改革。2019年以来,县政府常态化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持续在春节、清明节重大祭扫活动期间开展公墓禁鞭、禁烧、禁塑专项整治行动。倡导鲜花祭扫、踏青遥祭、植树缅怀等祭扫方式,推动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21年以来县域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较2018年提升5.1个百分点以上。

重抓治丧乱象整顿。梯次推进集中理丧能力建设,禁止私自搭棚祭吊、禁止深夜高声扰民、禁止乱扔丧葬用品等,文明节俭治丧风尚初步形成,县城区及部分重点乡镇全面实现集中理丧。

狠抓散埋乱葬治理。坚决实施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专项整治,制定“一墓一策”工作方案,高标准开展全域墓葬资源清查工作,形成完整台账,在全域范围内逐步消除散葬墓,所有墓葬一律进公墓。坚持疏堵结合,引导群众集中安葬,动员丧属主动将零散坟头迁移至公墓集中安葬,2019年以来,完成零散坟墓迁移8000余座,全面完成2个乡镇零散坟头清除工作,其他乡镇将在3至5年内完成。

三是转变行业治理方式。始终加强殡葬服务业日常管理,提升殡葬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服务标准化。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务”,将殡仪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等在醒目位置公布,自觉接受丧属及社会公众监督。引进第三方专业化管理团队,参与行业标准化推进,不断提升殡葬服务质量。突出监管常态化。建立民政、法院、公安、城管、自然资源和规划、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动的殡葬监管执法工作机制,开展殡葬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殡葬改革、服务等领域的监管,严厉打击殡葬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行为。自多部门联合开展监管执法以来,全县未发生一例殡葬行业的违规行为,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二、“三化”打造殡改样板

殡葬改革能否顺利完成,关键在于是否能够顺应群众意愿。江陵县始终围绕科学化、生态化、人性化的原则,统筹推进殡葬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江陵特色的殡改之路。

一是加强科学化引领。坚持规划先行。明确节地为重、以人为本、可操作、生态优先的规划原则,邀请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与规划设计,高标准编制完成《江陵县节地生态公墓布局规划》,作为全县公墓建设管理的依据。坚持科学布局。实行以乡镇为单位建墓,构建“一镇一品”的节地生态公墓体系,初步形成“一心、三轴、四区”的县域空间布局。严格落实“10+10”(新建10座、生态改造10座)总量控制方案,全县总共规划建设16处公益性节地生态公墓,目前已建成14处,辐射规模32万人,占全县人口的80%以上。坚持集中集约。以节约用地为根本出发点,制定《江陵县节地生态公墓建设规范》,严格控制墓园、墓座占地面积。全县平均每座墓占地面积由过去的5.19平方米减少到现在的不到1平方米,每座墓穴占地面积由原来超过2平方米减少到现在的0.29平方米。工业化生产的墓穴获得了国家专利。同时大力推行花坛葬、树葬等环保墓葬方式,目前,全县主动采取不留骨灰墓葬方式的群众已超过200人,改革完成后,全县可净增土地2800余亩,为农业产业发展腾出用地空间,不断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生态化建设。注重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加强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对墓区进行生态化改造,在墓穴周围种植灌木以及草坪等植物,拆除超用量标准的石材,做到与自然生态有机融合。目前,全县节地生态公墓绿化率均超过70%;改革完成后,全县可以新增加成片林地500余亩,减少石材用量7.22万立方米。注重与休闲地打造相结合。按照“先建园、后建墓”思路,拓展公墓区域休闲服务和文化功能,使墓区与周围景观带一体相连,全县新建的九龙山生命文化主题公园、资市镇蛇家渊生态公园等节地生态公墓已成为群众踏青采风、休闲垂钓的聚集地。注重与红色教育相结合。依托本土红色资源,将红色基因融入园区建设,打造县城仙鹤人文纪念园英烈墓区、白马寺镇景惠园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讲好江陵红色故事、传承好江陵红色文化,群众爱党爱国热情得到充分激发。

三是加强人性化服务。突出公益性服务。始终坚持殡葬服务设施公益属性,全县所有殡葬服务设施都牢牢把握在政府手中。推动全领域实现惠民殡葬,完成全县所有新亡人员无差别拥有免费公益性墓地,墓位管理费每年不超过100元,低于全省全国大多数地区。积极引导简化丧事活动,逐步免除基本殡葬费用,群众治丧负担平均下降65.8%。突出智能性服务。创新“互联网+殡葬”模式,在部分公墓设立全景沙盘,在每座墓碑上刻附二维码,将全县所有公墓每一座墓位纳入全方位无死角监控,开通丧葬服务APP及微信公众号,为群众提供网上祭祀、代祭扫、远程吊唁等殡仪服务。近3年来,全县连续开展以除丧葬陋习、树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清明集体代祭扫活动,为希望到园区现场祭奠而在外打拼无法归乡的游子提供代祭服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和真心点赞。突出差异性服务。在满足群众基本丧葬需求的前提下,在部分公墓设置“回民区、花坛葬、树葬区等特色区,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订制化服务需求,加强生命文化消费供给能力。

三、“三保”推动殡改落地

殡葬改革涉及到多个责任单位,是一个系统工程。江陵县始终坚持全县一盘棋,加强联动保障,确保殡葬改革落地落实。

一是保障工作联动体系。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以县长任组长的殡葬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殡葬工作的组织协调,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各项工作。建立联动机制,由县领导牵头,民政、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市场监管等责任单位参与,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协调解决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压实责任链条,将殡葬改革纳入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绩效考核和文明单位创建重要内容,对殡葬改革进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确保了殡葬改革工作不打折扣、有序推进。

二是保障各种要素配备。一方面,积极做好资金要素保障。将全县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近3年来,县政府统筹中省专项资金近3000万元,县本级以及乡镇自筹近2亿元,用于县殡仪馆重建以及16处节地生态公墓建设。同时,全面实行以奖代补,每年预算700万元支持乡镇公墓建设,进一步减轻乡镇资金压力,调动乡镇积极性。另一方面,全力做好土地要素保障。根据建设计划,将公墓的建设用地纳入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积极推进公墓用地报批。坚持资源整合,在编制公墓布局规划时,与移民项目、烈士纪念设施项目、乡村振兴项目等规划充分整合,多元化解决土地问题,全力保障公墓的用地需求。

三是保障行业队伍建设。结合工作实际,配备专职工作人员53人,负责县域殡葬服务核心圈仙鹤人文纪念园、九龙山生命文化主题公园及殡仪馆的日常工作。同时,设置乡镇公墓公益性岗位18个,既解决农村贫困人员就业问题,也保障了殡葬行业队伍稳定。在此基础之上,探索实施殡葬服务企业化管理模式,出台了《江陵县殡仪馆体制改革方案》,推进管办分离,为殡葬从业人员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确保了行业服务质量。

上一篇:购销总额过万亿元 湖北省供销社连续第四年排名全国第二
下一篇:恩施州来凤县:“统建传服”推动县乡村组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