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市沙口镇“五举措”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根本,是基础。沙口镇党委、政府从摸底调查入手,派多个工作小组深入各村作好摸底调查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又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多次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立足资源优势,聘请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洪湖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召开论证会,科学地制定沙口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合理地确定五大区域的发展方向。即水稻优质高产示范区、水产优化模式养殖区、水生蔬菜优质种植区、优质畜禽养殖区、林业生产区域。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的需求,在规划上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在五大区域基础上,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规划为“四优质”“四大主导产业”,逐步达到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农业产业化的标准,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优质农业、效益农业、精品农业转变。
二是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提。针对有的村干部和部分群众的思想没有转变到特色农业上来,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沙口镇党委政府下大决心、动大手术解除思想破冰:第一是多次组织召开全镇村干部会,吸纳部分种养大户参加会议,传达贯彻上级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让广大干部和全镇村民明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弄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转变农业发展方向的紧迫性。通过理论开导、典型引导、事实说道,使村干部和群众认识到不调不行、不快调更不行。第二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开拓干部和群众的视野,先后多次组织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到镇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单位、个人参观学习,让村干部和村民亲眼看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之后的效益,从而消除头脑中的思想障碍,转变观念,使他们与党委、政府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到一致。第三是通过效益对比法,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采取会上算大账,入户算细账,张榜算明账,大讲调整产业结构的效益。通过算账对比,让干部群众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从而自觉行动到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之中。
三是树立产业结构调整致富的典型,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一批过得硬、推得开、叫得响的典型,能够起到一人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作用。在再生稻种植产业上,树立了新场村(董口片)形成一村一品,全国再生稻第一村这面旗帜;在虾稻共作模式上,树立了鑫雨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刘承雨这个先进典型;在土地流转上,树立了五星品牌、全省合格农民合作社——鸿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这个典型;在稻鳖共生模式上,树立了家泉水产专业合作社李其虎这个典型。通过干部推动、典型带动、相互联动、技术牵动,为全镇的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巩固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保证。积极培育农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不断建立农业产销合作社和加工流通企业,使之成为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和主动力。日前,全镇已有种养大户549户,家庭农场12家,农业加工企业12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20个,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10家。同时加快建立以“订单”为纽带的“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等种企联合经营机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推动小户变大户,大户变农场,分散变联合,兼业变主业,从而提高了全镇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水平,达到新型主体不断扩张,集约化经营程度不断扩大,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的目的。
五是推进优质农产品产销衔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重要措施。积极创新优质农产品直营直销方式,以洪湖市“天润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湖北春露水稻种植专业联合社为龙头企业,打造再生稻米优质品牌商标,加快发展农超对接、订单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真正使再生稻大米进入老百姓餐桌。同时着力构建优质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不断推进生产过程网络可视化、种植信息公开化、市场信息共享化,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掌握产销动态,使优质农产品产销链条联结紧密,环节相扣,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无缝对接机制。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沙口镇粮食产量年年递增,水产品总量逐年增加,人民收入不断提高,优势产业明显增多,优质产品层出不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镇农业发展方式随之不断转变,逐步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常规模式向优化模式、单纯追求产量向高效生态安全方向、传统的耕作模式向全程机械化、盲目施肥向测土配方施肥方向、单一的防治方法向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农产品市场销售向订单销售“七大”转变,正大步向“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工作目标迈进。
(通讯员:刘毅 曾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