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组织振兴> 正文

稻绿荷塘美 穿行不留痕

发布时间:2023-09-21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祎 通讯员 周祁煜
  编者按
  2021年9月25日,沪渝蓉高铁(简称“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在荆门开工,成为全线最早开工的标段。两年来,这条钢铁铁龙飞越江河、穿山越隧,加速沿江延展。今年9月2日至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武汉出发,沿着武汉至宜昌段,循着建设者们的足迹,走进施工现场,与城市管理者、基层干部群众交流对话,倾听他们对高铁建设的感言感受。即日起,湖北日报推出“行走沿江高铁”系列报道,展现铁龙穿山越隧的鲜活现场以及沿途县市正在发生的变化。

沿江高铁穿越汉川市。  

9月2日上午,汽车以20公里的时速行驶在尚未铺轨的铁路高架桥上,30多公里的桥面向前延展,视野所及,满是荷塘、稻田。
  这里,是位于湖北省汉川市的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站前2标。
  汉川,省辖县级市,由孝感市代管,位于湖北省中部,是闻名全国的百强县。11年前,汉川搭上“汉宜动车”(设计时速200公里)的东风,融入全国高铁网。坐动车东抵上海约需6小时,西至成都约需9小时。沿江高铁开通后,速度将更快,旅行时间将至少压缩一半。
  “对于汉川来说,搭上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快车,有利于汉川进一步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局,以后3小时左右,即可抵达上海,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招商引资。”汉川市铁路办主任龚潭昆笑着说。
  车子行进至汉川市与应城市的分界处,一台长约50米、重525吨的巨无霸——JQS型900t架桥机正在架梁。婆娑细雨中,中铁四局沪渝蓉高铁武宜段2标项目党总支书记徐华指着远处的荷塘,熟练地向记者介绍,“2标41.3公里,有28.7公里都是这样的水塘沟壑!”
  眼前,四周农田完好、荷塘丰茂,并无明显的破坏。记者不禁好奇,“你们是怎么做到越过池塘,不留痕迹的?”
  2021年8月,中铁四局一公司的400多名建设者从合肥来到汉川时,正值荷花盛放。“这么好的自然环境!不能因为建高铁就破坏了!”徐华坚定地说。
  拿到用地许可后,中铁四局的建设者们采用俗称“船挖”的水陆挖掘机作业。“船挖就是挖掘机浮在水塘表面”,中铁四局项目部经理刘敉密说,为了不影响施工红线旁边的水塘,项目部特意为周边的鱼塘搭上密布网,防止淤泥挖掘、砂石回填过程中对周边水塘产生污染。
  经过连续两个多月的接续奋战,30余台挖掘机完成淤泥清洗25.58万立方米,回填各类灰土、改良土2.65万立方米,为后续便道施工以及钻孔桩能够稳稳立在水塘沟壑中奠定了基础。
  “挖出去的淤泥,运走以后也会堆成山坡再复绿。”一旁的项目副总工赵万兴补充说,弃土倾倒至专门区域,逐渐堆成一座10米高的山坡,然后再对弃土表面恢复植被,远远看去就像一座长满植被的小山头。
  “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我们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清澈的水塘。”刘敉密说。
  “28.7公里的水塘上,打了1200根桩基。”刘敉密介绍,截至目前,2标累计完成产值24.4亿元,占合同总造价的75%,标段内的制梁已经全部完成,架梁正逐步进入尾声,下一步将展开铺轨等工作。
  在从施工现场返回项目部的途中,徐华特地向记者介绍了位于汉川市刘家隔镇的跨民乐渠桥梁。他说,为了不影响渠道周边的生态,中铁四局创新设计生产出国内首个悬臂智慧造桥机,让桥梁主跨“一跨过河”,不侵占河道,不影响良田。
  蛙鸣稻田,鱼翔浅底。建设者们用实干兑现了“来时绿水青山,走时仍是青山绿水”的承诺,生动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下一篇:提升“硬件”设施 配套“软件”服务 引导居民“自治” 仙桃推动144个老旧小区改造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