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饶瑶 张晓琴 袁晓晖
11月7日,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现场会在鄂州市华容区举行。全省100多名代表实地感受华容“数字乡村”建设的蓬勃力量。
2020年10月,华容区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名单,成为全省4个试点地区之一。华容区区长龚骏介绍,近年来,该区积极探索国家数字乡村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一期工程入选全省十大优秀应用案例,智慧防返贫预警监测系统建设案例入选2023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优秀案例。
智慧农机“慧”种田
蒲团乡红莲湖畔,夏大湖农场省农科院科研示范基地里,新栽的油菜苗已吐露出片片新绿。
田埂一侧,伴着旋翼的嗡鸣声,一台智能农业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事先设计的运行线路在农田上方来回穿梭,雾状水汽均匀洒落。“无人机打药施肥,百余亩地不到1小时就可以完成作业。”湖北迪拿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本义介绍,去年给无人机加装了北斗系统,能够快速规划航线,喷药精准无死角,节约用水率达90%,节约农药率达30%。
2020年,华容区与省农科院华容基地合作试点无人农场建设,王本义成为该基地400亩油菜水稻连作无人农场建设的技术负责人。他带领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开展合作,不断研发、升级各种农业机械,研发成果覆盖无人机飞播和飞防,水稻与油菜机械化直播作业、机收等领域。
不仅在传统农耕领域大显身手,智慧农机在田园艺术、特色观光农业打造中也得心应手。
航拍定位,专业软件构图,无人机按照设定好的数据进行精准飞播、种植,段店镇万亩油菜花海田野画从创作到完成,仅用了几天时间。“如果全凭人工,整个过程可能长达数月之久。而像这样‘只闻机器响,不见人来往’的场景往后会成为常态。”华容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叶佳兴说,未来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智慧农机和数字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实现降本增效,提升农业机械化和智能化水平。
数“治”乡村村更“智”
“临江村316国道边树木倒塌,存在安全隐患。”在华容区数字乡村指挥中心“基层治理平台”,有村民反映情况。
网格员接收到信息后,立即联系相关部门赶往现场。不到一个半小时,处理完毕的照片上传到指挥中心。
在指挥中心智慧大屏上,华容辖区总面积等信息一目了然。点开监控视频,随时监测主要街道、重点区域、河道等信息,一旦发现问题方便随时处置。
在重点监测区域,共有60多个防溺水摄像头分布,通过“人防+技防”协同,全方位“站岗”,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今年,华容区未曾发生一起青少年溺水事件。
安装监控探头,织密监控网络是华容区实现“智”治的基础。通过融合“雪亮工程”“明厨亮灶”、秸秆禁烧等系统1022个视频探头,与20个火警监控点、89台山塘水库监测杆、无人机等设备,该区共同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不仅能发挥防范警示作用,更能广泛应用在秸秆禁烧。
数字乡村指挥中心主任郑帅介绍,通过打造“数字乡村”治理服务一体化平台整合基层乡镇网格信息,以四级网格化密度提升乡村治理精度,整合基层乡镇人、地、房、物、事、情、组织等信息,统筹乡村治理、乡村服务等资源,打造新型、智慧的基层乡村治理和乡村服务创新模式,最大限度消除乡村治理中的隐患因素,减轻治理工作负担,帮助乡村更好地实现精细化治理,打通数字乡村服务村民的“最后一米”。
智慧监测防返贫
前不久,华容区智慧防返贫监管预警系统新增一条风险预警信息:华容镇牌坊村六组村民曾琴家几乎每个月都有大额医疗支出。
村干部核实发现,曾琴的儿子突患重病,需定期复诊、服药,由于没有稳定收入,家庭可能随时返贫。
在进行家庭财产比对后,村干部帮助曾琴通过“容E办”APP申请将全家纳入监测户,经牌坊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及区镇两级审核通过后,将曾琴一家纳入动态监测对象。
“在医保目录范围外,还有商业保险补充。民政部门还可提供大病救助。”华容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吕绩介绍,另外还有公益性岗位,增加其经济收入。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曾琴一家的生活逐步走入正轨。今年1至10月,华容区大数据监测预警48名脱贫户出现致贫风险,105名一般农户因家庭突发变故,被及时监测并给予保障。
在数字乡村指挥中心电子屏幕上,防返贫动态监测概况等信息一应俱全、实时更新。通过智慧防返贫监测,监测对象、收入情况等20余项数据一键汇总。同时,平台定期对外公布帮扶成果,让帮扶更高效更透明。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华容区乡村振兴局局长陈翠红介绍,依托华容数字底座,在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信息基础上,协同医保、人社、民政、教育等14个部门,实现省、市、区三级数据互联互通。目前,全区已建立库表126张,汇聚数据60余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