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组织振兴> 正文

万余名群众从“村民”到“市民”,融入城镇新生活——十堰青龙泉社区闯出城镇化富民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3-12-07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应锋 夏永辉 通讯员 兰昌林 李长明
  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是我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集中安置了郧阳区18个乡镇的4150余户、近1.5万人。
  近年来,郧阳区有力有序推动大型易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青龙泉社区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2022年,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7万元,较搬迁前的2018年增长近5倍。
  11月,经浙江大学专家团队综合评估,青龙泉社区韧性建设为“优”,并被纳入全国城市规划专业“十四五”规划教材《韧性城市规划研究》。
  扎根新社区,产业持续同步
  让搬迁群众扎根新社区,更好地融入城镇新生活,关键在产业、在就业。
  郧阳地处秦巴山区,山多地少。2018年,郧阳区在城东8公里处的杨溪铺镇,高标准建成青龙泉社区,集中安置原所在地发展容量不足、产业无法配套、自然条件差的1.5万易迁群众。
  “农民姓‘农’,有劳作习惯。”郧阳区委书记胡先平介绍,该区紧紧抓住“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坚持安置区与产业同步谋划,量身定制引进香菇和袜业两大主导产业,带动社区4000多名居民在家门口就业,这相当于平均每户家庭,都有一人从农民变成产业工人。
  “在这里很踏实,有了家的感觉。”说起新生活,青龙泉社区46岁的曾云很满意。
  搬迁前,曾云家住郧阳区叶大乡毛河村,一家四口,收入主要靠丈夫赵龙到煤矿打工,勉强维持生计。
  到青龙泉社区后,赵龙种植香菇,年均纯利润3万多元。曾云则在社区内的袜子厂做工人,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2020年,社区居民全部脱贫。但摘帽不是终点,为增强社区经济稳定性和居民收入可持续性,郧阳区坚持国有资本搭台的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投资3.2亿元,对袜业和香菇两大主导产业升级扩规——链式发展香菇,推行香菇“大棚到户”,新建食用菌校企联合中心、香菇交易大市场、8.1万平方米香菇深加工产业园,形成香菇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1500多人在香菇产业链上增收;升级袜业龙头,企业对一期厂房进行回购,并在一期带动就业600多人的基础上,新建二期工厂4.2万平方米,新上袜机1000台,预计带动就业实现翻番。
  人的城镇化,增强内生动力
  依托产业,青龙泉社区站稳了脚跟。持续迈向更美好的幸福生活,归根结底还要依靠群众的内在动力。
  每天傍晚下班,青龙泉社区党委书记侯晓东都要刷刷手机,看看香菇种植大户韩文军等居民的抖音、快手短视频,点上几个赞。
  “我的几个直播账号的总粉丝数超过10万,九成都是买东西的客户。”42岁的韩文军介绍,他和弟弟、妹妹一起,白天种菇、晚上直播,自家卖完了还帮其他菇农卖,每月电商卖货收入逾10万元,今年种植香菇3.2万棒,利润10万元以上。
  同韩文军一样积极改写人生的,还有在社区开蛋糕店的“90后”詹华云、每年组织150多人外出务工的张付兴……据统计,在社区大力培训、帮扶下,青龙泉共有3700多名居民外出务工就业,小微创业园、双创中心吸纳了120多名居民自主创业,主要涉及电商、快递、餐饮、服装等领域。
  在香菇种植合作社的带动下,一部分居民主动增加投入,加入到共建共享制棒厂中,扩大再生产。“以21型规格菌棒为例,自制每棒成本5.65元,而从外面购买则要花6.23元。”家住70栋1单元的居民勾开秀介绍,自己从开始的一棚、两棚,到如今的四棚3.2万棒,每年多挣几万元不成问题。
  目前,青龙泉社区的产业发展,已呈现出多元支撑格局。部分居民依托附近的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社区边坡空地建设炼苗基地,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此外,社区还建起商业综合体、大型智慧物流产业园、康养中心等,预计可提供创业就业机会1000多个。
  融入新型城镇,公共服务无差别
  从农民到市民,进城及就业只是第一步。他们盼望着能和城里人一样,享有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
  “这里和老县城没区别,学校、医院、物业都有,享受的是标准市民待遇。”在青龙泉社区74栋一楼,来自郧阳区叶大乡月亮村的陈忠连开了一家商店。她介绍,女儿在社区公立幼儿园上大班,自己负责看店。
  郧阳区按照功能完备、集约节约、宜居宜业的“完整社区”目标,推动青龙泉社区与杨溪铺镇融合发展,提档升级公共服务。依托首批省级教联体试点,与区实验小学共建青龙泉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区人民医院共建医共体,现社区千人床位数、千人医护数比高于城区。
  “按有关政策规定,实行城乡居民分档缴费养老,政府对困难群众兜底代缴。”郧阳区区长梅华介绍,青龙泉社区高标准建设了医养、医卫结合的社区医养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对老人、幼儿、精神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集中托管。
  “活了一辈子,在社区第一次吃上了生日蛋糕。”86岁的老人张先宝介绍,很多老人、小孩以前在农村时,没有正儿八经过过生日。现在,社区干部根据大家的生日信息,一到时间就送来蛋糕或祝福。
  如今,青龙泉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文体广场、消防站、幸福食堂、快递网点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幼儿园及义务教育学校、社区医院、警务室等,步行15分钟可及。此外,社区还创办“零工超市”,1230名弱劳力、半劳力实现了灵活就业。
  依托群众,提升治理水平
  在楼道扔垃圾,在花池里种菜,到阳台上养鸡……刚刚搬到青龙泉社区时,不少群众还有一些过去的生活习惯。
  刚开始,社区请来物业公司。但好景不长,居民纷纷要求:“我们自己干”“肯定比他们扫得干净”……
  2022年春,社区“两委”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基础上,决定以共同缔造理念探索成立社区主导、能人牵头、群众共管的物业服务新模式。
  经社区党委及居民代表大会酝酿讨论,最终,居民卢春昌获得89%的海选得票。于是,他牵头成立郧泉物业公司,下设绿化、设施维修两个子公司。郧泉物业公司采取“群众事、群众管”的原则,80余名员工全部从社区居民中招聘,并吸纳200余名居民干零工,从事绿化管护和设施维修。
  “小区内改造生态树池,外面的公司报价每个坑420元。但物业和居民一起动手,每个树坑只花了55元。”侯晓东介绍,新物业公司每年为社区节省物业成本50万元以上。
  从过去“十里八乡是熟人”,到现在“社区是我家、居民一家亲”,青龙泉社区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社区治理全过程,纵向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网格居民小组+楼栋长”的双层组织架构,横向成立15个群团和12个志愿服务组织,定期召开党员代表会、居民议事会、民意恳谈会等,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同时,按照清廉村居(社区)建设要求,将社区内账务、财务、支出等进行公示。
  “以前是熟人监督,自由散漫;现在是自我管理,文明有序。”侯晓东说,社区良好的治理水平,不仅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还吸引了650多名居民陆续从外地返回居住,350多人到社区务工落户。

下一篇:强县 富民 兴村——宜昌奏响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奋进曲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