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河村商贸服务公司提货点。
董家湾村社共建业务宣讲。
共向集后台管理平台。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龙鸣
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供销社工作,2023年5月以来,省委常委会、专题会、省政府常务会更是多次研究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
全省供销社系统闻令而动,各基层社也在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这其中,以宜昌市枝江和当阳目前正在推进的“供销社+村集体+农户”三方共同缔造探索最有代表性。其“村民变社员,全民供销合作”的模式,具有很强的“共富”意义,如坚持和完善,或掀起一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革命”。
家门口买好货
12月25日,看着长势茂盛的连片蔬菜基地,当阳市坝陵街道苏河村村支书罗江洪难掩欣喜之情。
同为村供销合作社主任的他,今年和全村的蔬菜种植大户一样没怎么操心,测土配方肥就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每包(40公斤装)肥料还比市面上便宜15元左右。
“以往开会,是怕耽误地里的活;如今开会,是为了地里的活。”类似的场景,上月初在枝江市七星台镇董家湾村上演。村支书甘真龙拿着村民们下单的洗衣液一一分发,并征集大家冬播用肥需求。
村民李顶顶告诉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他只花了1元,就将洗衣液抢购到手,4包专用肥同步下单成功。标价5元的洗衣液只花1元,源于村民可用4个共同缔造积分,直接等值抵扣。
苏河村、董家湾村能实现这样的好事,得益于眼下当阳市和枝江市供销社正在各村推广应用的数字供销平台——共向集。
“所谓共向集,旨在依托供销社,共富方向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当阳市供销社主任胡冰泉揭秘,通过平台可去掉所有中间商,每个村汇集的采购信息,由县社直接对接厂家,然后以“出厂价”直达村里,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便宜好货。
村民变社员
“不是共向集这款小程序有着如此大的能量,而是完备的供销组织体系厉害。”共向集数字科技研发团队负责人杨勇屈解释,依托供销社体系开发的这款微信小程序,村民只用实名制登记个人家庭基本信息,即可获取一个社员证(二维码),成为本村供销社社员。
“这个社员证是全平台唯一的,既是村民的供销户头,也是村民的诚信档案。在该户头下,村民既可发布需求,也可即时下单。”杨勇屈认为,这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全民供销合作”。
“通俗来讲,就是将村民们碎片化需求整成集合订单,实现全村消费和农业生产全链条全环节拼团集采集配。”胡冰泉分析,这样操作,最大的好处是实现规模效应,最直接的效果是降本增效。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启动以来,当阳156个村已实现村级供销社组织全覆盖,并以企业形式登记注册开展经营,入社社员达8万多户。截至目前,已通过集采集配模式,配送化肥10000多吨、种子1000多吨,整体价格下降约10%至15%。
村社一体发展
探索来自今年宜昌市在当阳、枝江等县市区开启的城乡供应链一体化(深化供销社改革)试点。
“试点背后,最大的机制支撑是村社共建。”枝江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李波介绍,在此机制下,村级成立供销社,市镇村三级供销业务按照“组织到村、服务到组、联结到户”12字原则实现串联,全面介入村集体经济建设。
“三级联动,村级供销社的作用凸显。”李波结合工作方案告诉记者,村级社的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一体的,目前全市123个村委会(村级供销社)、32个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已把5.6万社员组织起来,整合全市供销社系统600余个服务网点、17个配送中心等流通资源,打造农资、粮油、农特产品、可再生资源等“一网五链”,力争到2025年,实现社员市场份额、生产服务、供销服务等社会化基本全覆盖,社员农户和村集体增收增长率50%。
共同缔造好搞多了
村社共建的好处,远不止这些。
“以往开会,要发袋洗衣粉才肯来;如今,手机上一发布消息,大家都会按时来。”在当阳市玉阳街道坳口村,村支书李明君明显感觉到,如今共同缔造活动好搞多了——需要人参加房前屋后环境卫生、修沟清渠、助老、扶幼、帮弱等公益性劳动,只要通过共向集平台发布信息,大家的响应速度飞快。
“共向集上,每户都建有社员个人消费账户和诚信档案。我们把这些活动量化为积分,根据前来参加的劳动表现,按集体制定的积分制办法兑现,每户社员消费和返利情况,适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正性。”李明君欣喜地发现,此举彻底改变了村民以前“凡开展集体活动就要给钱给物”的惯性思维,有效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共同缔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后,村两委一个重要职能就是搞策划——根据村集体建设的需要,组织活动,创造积分。”枝江市供销社主任李波表示。
在另一头,城市社区也尝到了甜头。11月16日,宜昌市西陵区葛洲坝金家园小区,来自枝江市安福寺农场的惠农鸡蛋直达业主手中,一盒鸡蛋原价30元,可使用12个社区共同缔造积分抵扣,业主只需支付18元。
“业主得实惠,物业得省心,社区得民心,是真正打通城乡供应链的尝试。”共向集合作伙伴、金家园物业服务商梅经理深有感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