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武汉市2023年持续深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实践
汉南区东荆街道郧阳村文化广场。
以打造清廉村居为抓手推动乡村治理建设。
蔡甸区索河街石港村咵天亭村民议事。
新洲区徐古街许易村党建引领打造“红色引擎”。
江夏区五里界街孙家店村以党建促乡风转变以和谐乡风筑村貌更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眼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也是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武汉市准确把握中央、省、市“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目标,在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化合作,加强“廉村、联村、链村、恋村”建设,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武汉市推进在农业农村部门登记赋码的1767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规范挂牌,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45.40万人,清查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741.44万亩,集体资产306.55亿元,集体经济组织累计股份分红金额达9.9亿元。今年联合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组织各区申报市级扶持村50个,每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50万元的扶持资金;评选出20个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进步村,每村给予5万元奖励资金。在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发包、物业租赁、资产经营等传统发展路径,持续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已形成乡村服务型、物业经营型、资源开发型、混合经营型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廉村 加强清廉村居建设,筑牢乡村廉洁之基
建设清廉村居,注入廉洁动力。武汉市以清廉村居建设为引领,市农业农村局党组统筹谋划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资源发包与小型工程项目管理违规问题专项治理等工作,与8个责任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了2023年度14个重点工作项目清单,出台《2023年武汉市清廉村居建设考评细则》,制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清廉村居考评工作的通知》。目前,共培育了省级示范村11个,市级示范村24个,涌现出蔡甸区石港村“咵天亭”、新洲区陶咀村和黄陂区甘露村积分制管理、江夏区高峰村“五社联动”等一批示范特色亮点。
村务公开,筑清廉屏障。出台村务公开工作指引,坚持村务公开栏传统公开方式与微信群、网络等新型公开方式的有效结合,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保障村民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蔡甸区执行阳光财务制度,火焰村、姚家林村每月逐笔公布村财务收支情况,将村务公开内容主动发到微信群,真正做到村级事务透明化。
专项监督,植清廉土壤。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及农村集体资源发包和小型工程项目管理违规问题专项治理,铲除基层腐败滋生土壤。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严把清算关,在“三资”清算过程中确保数据精确,情况真实;严把审查关,加强日常对“三资”的审查工作,做到日常营运无纰漏;严把入口关,对于引进企业的资质做出明确要求,确保发展质量过关;严把透明关,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民主决策、过程透明、结果公示。
文化引领,育清廉村风。持续开展宣传展示活动,11家市区文艺院团开展“送戏下乡”活动500场,线上线下惠及村民群众近40万人次。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楚剧、汉剧、歌舞等艺术形式,在乡村宣传推广“清廉文化”。黄陂区横店街开展以“和美村居我参建·秧苗地里话清廉”为主题的清廉村居建设活动,凝聚青年力量,发挥青年才干,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依法养廉,树清廉根基。持续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2023年以来共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11076场,普及群众56万余人。积极开展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目前全市共培育5198名乡村“法律明白人”,进一步强化了村民法治意识。持续开展农村地区扫黑除恶“四大行业领域”整治攻坚战,加强“村霸”整治,重拳整治农村地区“三资”“两堂”问题,切实维护乡村平安稳定、清廉有序环境。
产权交易,树公平新风。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公平、公开、公正、阳光透明的交易程序,保障了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止私下交易带来的集体资产流失,保证了村民对集体资产处置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履行,进一步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促进农业农村健康发展。
联村 党建引领形成合力,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活力
近年来,受益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重突出农村党员引领和带头作用,党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领头雁”。
江夏区安山街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成立片区联合党委,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全街18个村1个社区按照地域划分成6个片区,分别成立片区党委,街道班子成员任书记,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片区联合党委主要负责统筹推进党建联建,谋划产业项目,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基层治理方法,协调基层矛盾,基本涵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成立片区党委既是团结协作的方法,也是资源协调的措施。
在黄陂区木兰乡宁岗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带动党员群众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发展新路子,利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平台,带领村民致富,合作社通过种植水稻、太空莲、油茶以及苗木培植等经济作物增收。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成立合作社前的18865元提高至24768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共计40余万元。
新洲区潘塘街易河村按照“提质增效,发展特色农业;盘活资源,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村党支部充分整合现有的土地资源和闲置劳动力,依托本村果蔬种植优势,采取“支部+农户流转+林果基地”模式,2018年,在街道和驻村工作队的扶持下,投资70余万元建设散养土鸡场,每年养殖土鸡8000只以上。养鸡场建在果树基地边,实现绿色循环种养模式,通过驻村工作组帮扶销售,2022年销售鸡、蛋收入31万余元。此外,易河村筹资100万元,与武汉丰美禾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设现代化猪场,以厂房租赁模式入股,每年保底分红10万元,2022年全年村集体收入实现51万余元。
在创新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模式方面,全市很多村主动作为,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洲区仓埠街段岗村,村民委员会一直秉承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执行四民工作法的规章制度,遇事及时通过党员及村民代表大会商议和决议来决策,村理财监督委员会时刻监督的基本原则。2019年在扶贫资金帮扶下,该村投入资金45万元建设连体大棚种植火龙果、桑葚、桔柚等260亩,增加群众收入11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带动农户就业20人。黄陂区六指街道大咀村党支部坚持“抓项目、争资金、夯基础、办实事”的原则,团结带领全村广大党员群众,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2020年成立了武汉市黄陂区六指街道大咀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决议、管理、监督集体资产方面充分发挥作用,重要事项须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审议,各项制度健全,更加规范了村集体经济依法合规使用。现有企业单位5家,包括国企单位武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英才生态农业发展公司等,带动全村劳动力就业近六十人,解决了项目区农田荒废、鱼塘缺水、道路损毁的问题。
链村 充分利用闲置资产,困难村有了“聚宝盆”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充分利用村集体闲置的资产,确权后进行公开招标,让热土变成“聚宝盆”,村集体增收效果明显。
汉南区军山街道王家村,早期该村发展以个体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规划布局不合理,缺乏科学指导,导致整体效益偏低,发展动能不足。“十三五”期间,王家村始终以加快集体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每年增加集体收入上百万元,有效增加村级积累,夯实基层堡垒经济基础。“十四五”时期,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王家村因村施策、整合资源、审慎谋划,相继成立武汉王家群利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武汉王家群利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探索“村企联营”发展模式,并引进武汉民利达商贸有限公司合作建筑材料项目,村集体参股经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的同时,有效保证集体经济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村民双增收。同时,该村紧抓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机遇,经过集体协商,决定申报建设一条三国文化主题的文旅商业街,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实现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发展后劲。据统计,从2015年至2022年,王家村集体经济收入由3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
为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产业,蔡甸区侏儒山街军营村扩大集体合作社蔬菜、瓜果种植规模,目前种植面积达600余亩,带动村民8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增加3800元,真正创造农户足不出村,就近就业的便利条件,打开了农户、集体共赢的良好局面。蔡甸区大集街龙泉村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注重发挥农村特色和资源优势,做好“田”文章,通过合理开发运作,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了村集体经济活力。该村先后联系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池塘美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丰盛祥农机专业合作社、武汉蔡甸生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到该村投资兴业,不仅解决土地撂荒问题,还为村民增加了每亩400至600元的收入。并将村集体的152.9亩鱼池发包给村民,为村集体创收42308元,通过盘活山边闲置料场及小组闲置地,为集体增加了4万元收入。
恋村 建设有温度的乡村,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
好家难舍,熟地难离。在武汉,越来越多集体经济发展有效益的村,形成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离土不离乡,进厂不离家”的乡村振兴模式。
汉南区王家村一直立足办有温度的集体产业。近年来,村“两委”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村民发放天然气补贴70.7万元、水电补贴20.37万元,居民医保补贴30余万元,意外保险约9万元,村民体检26.62万元, 2018年至2022年的集体股份分红累计为村民发放红利1125.82万元。
黄陂区前川街老观村在就业方面,自招企业进村入驻共计为393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让就近打工的村民们不用出远门又能照顾家庭,减少村民的流失率。在农业发展方面将村里的闲置资源进行农业发展,这样既能增加农户收入,农户也能学习种养殖技术。在村内建设方面利用街道下拨的惠民资金及村集体资金,新建办公楼、开设老年活动中心、安装摄像头、安装太阳能路灯、维修及新建道路,修建沟渠、塘堰清淤、晒场硬化等共计花费资金210万余元,提升了村民们的生活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新洲区,汪集街新畈村对新畈村至柏树村全长2.2公里的路改造升级成“四好乡村路”,村里对道路两边的房屋拆除投资8万元,使全村的村民出行有较大的改善。投入资金对陈下湾8组进行广场硬化2000多平方,对下水网管进行改造,塘堰进行回填,安装健身器材一套,村里投入资金11万余元使村民有一个健身和锻炼的如意场所,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用创新化解困难,用发展解决问题。未来,武汉市将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风险防范,高质量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多渠道、多途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策划:武汉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