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流车上卸快递。(通讯员 刘建平 摄)
通城县五里镇程凤村寄递网点,村民在取快递。(通讯员 刘建平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洋
通城县通过邮政兜底等方式,实现寄递网点进村全覆盖。
快递进村如何常态化运营?以问题为导向,该县先行探索。
偏远山区:探索设置公益性岗位
去年11月下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通城县塘湖镇大埚村,这是个偏远山村,位于鄂赣交界的黄袍山上。
设在村里的寄递网点店招牌显眼、“制度”上墙,货架也是崭新的,消防设施、监控系统、终端扫描等一应俱全。
偏远山区寄递业务较少,寄递网点如何运营?该寄递网点负责人介绍,主要依托邮政系统,实现快递进村、出村。除此之外,当地探索设置公益性岗位,代办快递业务,给予一定补贴。
刘飞,39岁,塘湖镇狼荷村人,曾经开着他的私家车,跑遍全镇每一个村湾。
去年11月中旬,刘飞正式上岗,他的任务是,对接镇上寄递网点,开车进村湾,代收代送快递。
塘湖镇党委副书记吴宇星介绍,几乎所有主流快递公司都有乡镇级业务,进村快递一般是由快递公司从县里运件到乡镇网点,再通知村民到镇里取件。同样,村民寄件的起点,也是乡镇网点。
刘飞上岗后,为该镇“快递进村”补上“最后一公里”,“老百姓在村里就能取快递、寄快递,很方便;我也有一笔额外收入,累并快乐着。”
塘湖镇共有16个村,靠近黄袍山,考虑到车辆折旧、燃油费用等,这个公益性岗位补贴定为每天380元,由镇里购买服务。但试行不久,镇里主动叫停了。
吴宇星解释:每天补贴380元,全年近14万元,此前并没有这笔预算,这给财政增加了负担;另外也有安全隐患,“代收代送途中,快件弄丢了、投递员出事了,算谁的责任?”
塘湖镇这项探索带来启示——代收代送公益性岗位,应有经费保障、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设计。
集镇附近:市场的事交给市场办
1月5日上午,在通城县乡村振兴局干部胡娟娟带领下,记者先后来到石南镇樊店村、大坪乡下畈村寄递网点。
樊店村寄递网点由39岁的黎兰经营,临街门面约20平方米,一年租金3000元。
记者看到,9个货架上都摆放了大大小小的包裹。
“早上七点半开门,傍晚六点左右打烊。”她说,每天收快递两三百件,大多是水果、棉被、衣服以及日用品等;每天寄快递20件左右,多是本地特色农产品和网购退货的衣物等。
黎兰介绍,这个门面以前是移动通信专营店,近年来业务量下滑,她兼顾做起寄递业务;如今,反而以寄递为主、移动为辅,顺带着卖手机充电线等,生意还不错。
目前,黎兰的寄递网点可以办理邮政、申通、圆通、极兔、京东、顺丰等快递业务,每个月收入三四千元,她希望承接更多快递业务,“韵达、申通网点设在集镇上,还没有进村。”
下畈村寄递网点规模更大,面积约200平方米,去年10月下旬由37岁的黎亮接手经营,每天收、发快递近2000件。
黎亮本来在东莞虎门闯荡,2023年回老家创业,因为寄递网点生意太好了,他聘请了1名物流司机、2名女营业员。
司机每天跑三趟县城,早上8点、上午11点运回进村快递,晚上送走出村快递。
营业员则负责前台,收件、出件、扫码……忙得不亦乐乎。其中一人叫胡金辉,44岁,沙口村人,之前在东莞清溪的工厂里做事,为照顾老人回到老家,才上班不久,每个月工资3000元。另一人叫谢雷,34岁,之前在东莞一家酒店做服务员,也是通城本地人,去年8月回到大坪乡。“女儿8岁,上小学二年级,需要人照顾。”她说,现在收入虽比在东莞少,但孩子不再是留守儿童。
记者探访发现,这两家寄递网点都临近集镇,人口、产业较集中,有足够的业务量,支撑寄递网点常态化运营。
“即使没有相关支持政策,它们应该也能够‘活下去’!”胡娟娟认为,快递行业竞争激烈。这是市场的事,应该交给市场办,政府不宜过度介入,以免给快递公司决策造成影响。
重点攻坚 任重道远
“一共20元,后天可寄到。”1月5日上午,大坪乡方仕村寄递网点,70岁的胡二娥婆婆将刚宰杀的两只鸡寄给远在广东中山的女儿。与其他快递不同,生鲜需放冰块,价格也贵一点。
像这样设在村里的寄递网点,通城共有165个,覆盖全县所有农村地区行政村。
2023年3月,该县乡村振兴局调研发现,100多个村设有寄递网点,剩下几十个“空白村”重点攻坚。
首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类似马港镇金山村、麦市镇天岳村、塘湖镇大埚村这样偏远的地方,采取邮政兜底等方式,实现寄递网点进村全覆盖。
接着推进网点常态化运营。“快递进村”症结在于成本高、效率低,通城县投资500多万元,在玉立物流园改造厂房,开建县级共配中心,面积约4200平方米,预计本月下旬试运行,实现统一分拨、统一运输、统一配送。
该共配中心新上了国内先进的环形交叉自动分拣线,1小时可分拣快递1.5万件。目前全县快递量每天5万件左右,按照传统分拣方式,需要10个小时,新设备投用后,3个多小时即可完成。
通城县交通物流发展局介绍,进村快递在县级共配中心分拣后,直接送到各村寄递网点,将省去乡镇分拣环节,既降低成本,也提高效率。
同时,该县出台政策给予补贴。明确到村快递每单补贴0.8元、出村每单补贴0.5元,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补贴10万元—30万元,对基础设施投入,按照每年每平方米150元标准补贴。
有专业人士认为,政府补贴只是引导,并非大包大揽,待时机成熟,还是由快递业市场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