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记者彭翠楠、通讯员冯伟、雷平)“这片基地里长势好的田块,亩产可达900公斤。”处暑时节,在嘉鱼县官桥镇两湖村4000亩连片稻田里,拿到植株高达1.8米到2.2米的“巨型稻”测产结果,经营这片地的嘉鱼县西凉湖外洲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程起平喜不自禁。
今年春天,程起平引进2000公斤“巨型稻”种子,分批使用无人机撒播。经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团队悉心指导,在今年持续高温少雨不利天气状况下,亩均产量仍达到850公斤以上。“米质也不错,达国标三级。稻草产量也增加了,其纤维素含量还比普通稻高出20-30%,脱粒后可销往造纸、建材厂。我计划明年将‘巨型稻’面积扩大到1万亩,准备在禾下养鱼、虾、鸭、鳖,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增加收入。”对发展“巨型稻”高效生态立体种养,程起平充满信心。
“要想突破杂交稻产量天花板,就必须增加水稻植株的生物量来增加光合作用。地下,让它深扎根多吸肥,地上,茎秆长高,叶片长多、长宽。”夏新界介绍,这种高产水稻新种质,是他们团队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历经10余年研究培育而成。
夏新界说,从22个省300多个点位试种来看,平均有效分蘖40个,单穗最高可结实千粒以上,单季亩产量可超过800公斤,远高于常规杂交稻单季500至600公斤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