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正文

老品种畅销不衰 新品种走俏市场“西瓜第一镇”打赢转型突围战

发布时间:2022-09-06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鹏 通讯员 李锋 胡明慧

“今年种了30亩西瓜,卖了10万斤,纯收入超过了5万元。”8月4日一大早,宜城市流水镇孔畈村村民桂云强送完田里的最后一车瓜,喜滋滋地说出了今年的收成。

流水镇素有“湖北西瓜第一镇”的美誉,今年该镇8万亩西瓜喜获丰收,还卖出好价钱。据粗略统计,今年该镇西瓜销售5亿斤,日均销售1000万斤;全镇22000名瓜农靠着西瓜,走上了致富之路。

因地制宜大种西瓜

黄冲村是流水西瓜的发源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从河南务工的农户带了一些西瓜苗回村,没想到喜获丰收。

时任村支书熊祖国得知消息后,和村委会一帮人摸底发现,黄冲村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西瓜。

随后,一场西瓜“革命”在黄冲村打响。现任村支书王朝富回忆,那时种一亩瓜,卖0.1元/斤,亩均收益就可达到1000元。当时的稻谷亩均收入200至300元,一亩西瓜的收益能抵好几亩稻谷。

“种瓜能致富!”消息迅速从黄冲村扩散到全镇,流水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西瓜。1995年,该镇召开大会,时任镇党委书记向玉国倡议各村把荒坡地大面积种西瓜。

2012年,全村单靠西瓜产业收入过10万元的农户达90户,95%的农户置办了中型农用机械,90%的农户有了小轿车。2015年,流水镇西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户均收入达8万元。

2013年,流水西瓜经原国家工商总局评审,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三座大山”难翻越

尝过辉煌的滋味,低谷到来时,却是苦涩难咽。

“前些年,流水西瓜很难卖出高价,效益不断下滑。”该镇宣传委员王金波分析,流水西瓜陷入落寞,主要原因是有“三座山”难以翻过。

第一座山,时机问题。流水西瓜糖分高、味道好,但6月底才能上市。山东的东明西瓜、江苏的东台西瓜、河南的夏邑西瓜、新疆的昌吉西瓜等,都是名品,这些地方抓住消费者尝鲜心理,打时间差,每年四五月能上市。

第二座山,品种问题。以北京市大兴西瓜为例。该地西瓜种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栽品种还是黑蹦筋,七十年代,郑抗、郑杂和早佳等系列品种开始推广,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种子公司的兴起和育种技术的不断提升,大兴西瓜品种日渐丰富。反观流水西瓜,过去主要是“黑美人”品种,种植多年后,品质有所下降,加上其他品种西瓜层出不穷,“黑美人”美貌不再。

第三座山,地力问题。种西瓜本身就对地力有所伤害,流水镇多年种植西瓜,重茬、病虫害等问题也逐年加重,进一步降低了西瓜品质。

多重因素影响下,流水西瓜进入“阵痛期”,种植面积也从过去的10万亩,下降至8万亩。

打响转型突围战

走进流水镇莺河村,西瓜大棚连排连片,瓜农正在地里忙碌地收着最后一茬西瓜。

该镇农业办负责人饶传波介绍,去年底,流水镇投资400万元建了175个大棚,安装了灌溉系统,探索设施化种植。今年5月,西瓜种植获得成功,每个大棚的纯利润有6000多元,是传统种植的两倍多。未来三至五年,流水镇将全面推广这种设施化种植模式,计划建3万至5万个大棚,使全镇西瓜实现从露天种植到大棚种植的转型。

大棚种植是流水西瓜突围的第一步,该镇近年来还先后引入菲律宾“伊利莎白”、美国“黑将军”、日本“千岛小凤”等10多个新品种,形成了小籽瓜、无籽瓜、礼品瓜等系列。如今流水镇传统的“黑美人”西瓜依然畅销,新引进的“甘美”“甘涌”等品种则卖到了每斤2元多的价格。

为解决地力和虫害问题,经过多地考察和反复认证,流水镇在以西瓜为核心产品的同时,同步发展桃、杏、李、石榴等林果,通过轮作方式改良土壤。如今流水镇桃、梨、李、软籽石榴等林果种植面积已达7万亩左右。镇里还引进湖北绿鑫生态科技公司,利用该公司的技术及有机肥产品,进一步让土地“休养生息”。

此外该镇还开展“文旅+农业”方式,继续擦亮西瓜品牌。近年来该镇举办“瓜王争霸赛”“吃瓜大赛”等多项活动,与当地乡村游、农家乐结合,既扩大了流水西瓜的知名度,也提升了销售价格。

今年5月,流水西瓜再次通过国家工商总局认可的原产地地理标志。这是流水西瓜继2013年首次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以后,再次过“国检”。

上一篇:链长单位联合专家为养殖户订制“服务包”
下一篇:稻谷增产 稻草增量 嘉鱼4000亩“巨型稻”丰收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