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正文

124个粮库监管信息化升级 科技赋能守护“荆楚粮仓”

发布时间:2023-07-28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莉霖 通讯员 肖竞
  以科技赋能实现穿透式监管,守护“荆楚粮仓”。7月24日获悉,我省已对213个国有粮库完成了信息化改造,今年还将对承储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的124个粮库,进行监管信息化升级,年底实现省、市、县三级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
  2.1万吨粮食将入住“智慧仓”
  闷热潮湿的空气,蜻蜓低飞。7月19日,省储备粮荆门储备库(简称“荆门粮库”)仓管员廖楚凤,对1号仓例行检查。她爬上仓外6米高的楼梯,打开粮仓的仓门,掀起厚重的隔热门帘,沁人的凉气扑面而来。“仓温20度,仓内湿度60%,正常。”
  粮仓一角的摄像头,记录下她巡查的全过程,实时显示在智能化粮库集成管理平台上,电脑和手机均可查阅。这个平台2016年投用,近年来不断升级完善,上面的数据比她现场获取的更全面。因为,看似平整的粮堆下大有玄机。上百个温度传感器深埋其中,全天候监测粮堆内部的温度,数据直接传送到后台。
  在荆门粮库现有20余个粮仓,如1号仓这样“省心”的只有8个。
  “正在熏蒸的仓,粮库信息化系统上看不到。”信息员王晓蓉介绍,因为熏蒸气体会损坏摄像头,期间只能暂时拆卸。一般情况下,熏蒸过程严禁人员进入仓内。“密闭熏蒸周期达21天,没视频监控还是不放心。”
  为此,荆门粮库专项申报,将批量升级防熏蒸专用摄像头,不仅360度拍摄,设备还自带阵列灯,照射距离最远达100米,可在粮仓无光环境下保证图像采集。
  与此同时,粮库升级也在加紧推进。13个仓旧房改造为准低温仓,即对已建粮仓的墙体、屋盖、门窗等进行防水、防潮、保温和气密性改造,并增建空调等冷源,实现准低温储粮技术,将仓内粮食温度控制在20℃以下,可以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生长、延缓粮食品质变质,减少粮食损失损耗。还有6个仓拆迁还建4个新仓,总仓容2.1万吨,设备更先进,将成为信息化粮库的新标杆。
  124个粮库监管信息化升级
  “今年的重点任务,就是在原有信息化基础上,聚焦存储地方储备粮的124个库点升级。”据了解,在上一轮的粮库监测建设项目中,我省共有213个国有粮库完成信息化改造,于2019年11月全部投入使用。经过四五年的运行,应用、运维得如何?今年,省粮食局结合主题教育展开专题调研,针对发现的问题、面临的难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年底实现省、市、县三级政策性粮食监管信息化全覆盖要结硬账。”省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涉粮专项整治深化之年,粮食购销领域监管信息化建设被纳入重点工作,5月召开全省推进会后,各地进度明显加快,部分粮库已进入库点施工阶段。
  在新一轮粮库监管信息化建设中,各地都切实动起来了。有的地方根据自身的监管需求,筹集资金改扩建,尤其在建设新库的规划中,将信息化监管列为重点。荆州市储备库已筹集11.2万元,加装了14个仓内防熏蒸摄像头;松滋、武穴、樊城、蕲春、监利、孝南等地建设新库时,都同步做了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落实了建设资金;武汉市“数字汉粮”项目正在对市直储备库信息化系统进行全面升级改造,今年三季度将试运行。
  按国家局对监管信息化的最新要求,从国家平台到省级平台,再到库级平台,要实现穿透式监管。
  “目前,湖北省级平台与国家平台的核心业务数据接口扩展至41个,累计向国家平台上传数据32万条;汇总上传库区、仓内监控视频1500路。”按国家局规划,通过“云+网+端”的技术架构,粮食收储信息、库存现状、质量状况将实现国家、省、库三级信息化管理,提升数字化、穿透式监管能力。
  湖北省粮油信息中心主任陈亮:“通过这种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穿透式管理的能力,提升我们粮食治理的能力,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
上一篇:老供销如何实现——蔡甸基层供销合作社“两复活”启示走笔
下一篇:巴东中蜂养殖 酿就“甜蜜”事业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