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正文

丰年喜获“金豆豆” “一心二用”的高山田

发布时间:2023-10-27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澍森 通讯员 柴婷婷
  田块地址:恩施市盛家坝乡桅杆堡村
  种植农户:恩施市绿加硒农业专业合作社 李世忠
  吨粮模式:“马铃薯—玉米”绿色优质高效吨粮模式
  两季产量:马铃薯产量(按5:1折算成粮食)达402公斤/亩,玉米产量达613.5公斤/亩,合计亩产1015.5公斤
  模式概述:该模式是针对我省西部山区传统的马铃薯与玉米窄行套种模式下,马铃薯、玉米田间荫蔽较重、产量水平不高、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通过优选良种、科学施肥、高垄覆膜、育芽移栽、合理密植、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合理利用冬马铃薯和春玉米带状种植,增加行距、缩短株距,以减少马铃薯对玉米苗期的遮光面积、增加通风面积、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增强边际效应,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
  10月19日,站在恩施市桅杆堡村的山头远眺,晴朗秋日下,金黄色的玉米地,呈梯田式分布在绿树林间。伴随收割机的轰鸣,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芬芳,这是收获的味道。
  “要说哪种高山作物最出名,非恩施土豆莫属。”手捧数颗形似乒乓球的小土豆,恩施市绿加硒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忠一脸自豪,“每年我们的恩施土豆刚上市,就销售一空。”他说,这种土豆的学名叫做马尔科,个体重量一般在50克至100克左右,口感软糯香绵,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李世忠种植了50亩,每亩收获鲜薯2010公斤,折算成干粮402公斤。
  别看马尔科个头小,生长周期却很长,一般从头年冬季开始种植,直到次年7至8月才能收获。
  “种植前,准备工作要做足。”李世忠说,要选择抗病性和适应性强的马铃薯脱毒良种,播种前进行种薯处理,剔除病烂薯,对良种再进行药剂拌种。每年冬天要趁着放晴整地,深耕0.25米至0.3米,播种前1天—2天碎土整平。采取“深沟高垄”,播种时使用马铃薯专用机械一次性起垄、播种、施肥、覆膜。播种后要科学田管、绿色防控,帮助马铃薯生长结实。
  “这是我们今年4月中旬套种的玉米。”沿着田埂向前走,没几步就能见到数排玉米穿插其中。李世忠介绍,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等待小土豆成熟期里,马铃薯地“一心二用”,利用“薯—玉”套作种植模式,通过优选品种、合理密植、科学田管等技术,每2米宽的马铃薯地间,种上约0.4米宽的玉米。
  李世忠弯腰捡起散落在路边的玉米粒,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相对于平原种植区域,高海拔区域种植玉米本身就是挑战,需要面对熟期延长、棒子后期“遇冷”、牛尾现象、重点病害如大小斑病、叶斑病、纹枯病等直接减损问题。近年来,在省农技推广总站和恩施州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合作社选取了抗病强、产量高的玉米品种,从根源上解决高山种玉米的难题。
  玉米收割完毕后,经测产的2亩玉米地,每亩株数分别为2565株和2699株,亩产达到619.01和610.8公斤,平均613.5公斤。
  随手拨开散落在地的玉米秆,秆下还有“意外之喜”。“除了土豆、玉米,今年我们还在马铃薯收获后套种了大豆。”李世忠笑着说,过去,当地人认为玉米植株过高,而大豆植株过矮,不会得到良好的阳光雨露,使产量降低。如今,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耕地充分利用边行优势,采用宽窄行田间布置方式,实现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套种,年际间交替轮作,既适应机械化作业,又能一季多种,大大增加单位面积的粮食总产量,提高了种植的经济效益。
  玉米澄黄,马铃薯溜圆,喜获“金豆豆”,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李世忠乐了。
上一篇:全国首款蛋鸭育种芯片在汉问世
下一篇:“早晚”的稻田惊喜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