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产业振兴> 正文

“仙滋鲜味” 留住舌尖上的乡愁

发布时间:2024-01-19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1月12日,仙桃市仙福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挑选皮蛋。(通讯员 郑恒 摄)

1月15日,湖北顾大嫂食品有限公司,鳝鱼粉加速走向市场。(通讯员 郑恒 摄)

1月15日,八须卤鸡店,工人正在“秘制”卤鸡。(通讯员 郑恒 摄)  

“两蛋一鸡”(沙湖皮咸蛋、毛嘴卤鸡)是仙桃土特产品的传统名片。近年来,仙桃黄鳝、郑场豆豉、仙桃一号、沔城莲藕等后起之秀接连涌现。
  不同于种植养殖面广、具有规模效应的其他地区,受制于紧缺的土地资源、技术工艺等因素,仙桃农产品呈现“小而美”的特点。
  今年仙桃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一镇一特”产业,持续做好毛嘴卤鸡、郑场豆豉、仙桃一号、沙湖皮咸蛋等“土特产”文章,叫响“仙滋鲜味”区域公共品牌。
  春节临近。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到乡村、进车间,探寻舌尖上的仙桃年味儿,体验不一样的美丽乡愁。
  仙桃黄鳝
  从“满鳝全席”到即食速食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尹立群 胡纯波
  五彩鳝丝偶遇响油鳝糊,荆楚名菜与淮扬名菜同台竞秀。
  1月10日,“仙桃黄鳝”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新年首站走进南京市。苏鄂两省大厨同烹黄鳝美食,泡蒸鳝鱼、盘龙鳝、软兜鳝鱼、炒脆鳝等菜肴依次上桌,美味鲜香,让现场客商、来宾一饱口福。
  黄鳝是淮扬菜的重要食材,长三角历来是仙桃黄鳝的主销区之一。从鲜活黄鳝售卖,到黄鳝饮食文化输出,仙桃黄鳝正以百变的身姿游向天南海北。
  一条黄鳝百种吃法
  仙桃人与黄鳝打交道的历史由来已久。
  仙桃河湖密布、水系发达,为黄鳝生长提供得天独厚的环境。当地历来有吃黄鳝的传统,烹制出爆炒鳝丝、粉蒸鳝鱼、鳝丝汤等系列美食。早在清朝时期,仙桃的鳝鱼粉就已经闻名。时至今日,黄鳝依然是仙桃招待客人的“硬菜”。
  “在仙桃,黄鳝有100多种吃法。”中国资深烹饪大师、沔阳三蒸第四代传人、功勋楚菜大师李和鸣说,无论是寻常百姓家还是各大酒店都会做黄鳝,每个仙桃人都是吃鳝达人。
  多年来,李和鸣以本地黄鳝为食材,深入创新和研究,研读书籍、请教专家、钻研制作方法,研发出砂锅鳝丝、土鸡蛋皮煮鳝丝、芝麻鳝排、五彩鳝丝、菊花鳝鱼等一系列黄鳝新菜肴,受到食客们追捧。
  近年来,仙桃各个餐馆争相研发黄鳝菜品,吸引众多游客专程尝鲜,积攒起“吃美味黄鳝到仙桃”的好口碑。
  在首届湖北(仙桃)黄鳝节暨2023全国黄鳝美食邀请赛上,仙桃烹饪酒店行业协会推行黄鳝菜品研发奖励机制,不断创新和研发新产品。
  一条黄鳝从一道传统菜肴,到琳琅满目的“全鳝宴”,再到拼一桌“满鳝全席”。这就够了?
  即食产品出口海外
  新年伊始,武汉的几家连锁品牌超市,向湖北允泰坊食品有限公司抛来“橄榄枝”,邀请其黄鳝深加工产品进驻。
  即食藤椒鳝片、烧烤鳝段、黄鳝酱、火锅鳝片……走进位于张沟镇的允泰坊食品公司,近20款黄鳝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囊括一日三餐,满足健康之需,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用。
  这条路走得却异常艰难。鳝鱼虽好吃,但其体表遍布黏液且不易捕捞,处理起来很麻烦,令很多人望而却步。瞄准市场空白,2019年,仙桃人杨克勤推出第一款产品鳝鱼丝,试水黄鳝预制菜。一开始,少人问津。
  为打开销路,杨克勤吃住在武汉白沙洲市场,每天背着保鲜泡沫箱,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另一个难题是,黄鳝宰杀慢、去骨难,产品无法量产。他自费研发出几种多功能鳝鱼清洗宰杀全自动机器。
  “吃黄鳝就图一个鲜味。”为长时间留住黄鳝原有鲜度和口感,杨克勤与武汉轻工大学团队合作,逐渐掌握液氮锁鲜技术。冷鲜调理类鳝鱼丝、鳝鱼桥、火锅鳝鱼片等产品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迅速在湖南、重庆、四川等地打开市场,销售逐步攀升。
  “黄鳝加工产品不是没市场,而是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杨克勤反思。
  在当地政府扶持下,他新建4000平方米生产车间,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将黄鳝从初加工向深加工拓展,开发多款开袋即食的休闲产品。部分产品还漂洋过海,出口到美国、新西兰等国家。
  “线下市场不断拓展,线上寻找突破口。”2023年,杨克勤组建视频直播团队,产品上线不到一年,就拿下1000万元销售额。
  像吃方便面一样吃鳝鱼粉
  “油条和面窝,在仙桃搭配糊汤粉、牛肉面还是鳝鱼粉?”《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发的一条朋友圈,引人关注。
  认识一座城市,从味蕾开始。到“中国黄鳝之都”仙桃,黄鳝是必须打卡的美食早餐,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鳝鱼粉,配上特产炒米,让人直呼过瘾。
  从餐桌到车间,盯准精深加工下功夫,仙桃把地方传统美食变身标准化产品。
  1月15日,位于干河街道的湖北顾大嫂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盒盒速食类“仙桃鳝鱼粉”快速成型装箱,工人依次分拣、有序打包,贴上快递单,装进物流货车,发往全国各地。
  顾大嫂食品公司深耕速食领域多年,其小馄饨、拌面等产品在行业细分市场独占鳌头。有了成熟技术和稳定市场,企业将目光投向仙桃街头的传统美味——鳝鱼粉。
  新鲜鳝鱼骨熬成汤,加入风干鳝鱼片,佐以调料包、蔬菜包和粉丝。在“顾大嫂”的精心“烹饪”下,始于一家一户的传统风味小吃,走上工业流水线实现量产。
  “由袋装改为碗装,可直接用开水冲泡;苕粉改为米粉,风味更接近;专业熬制高汤,鲜味更足。”经过几轮的市场试验、反馈、比对,2023年,该公司历时4个月对食品材料全部升级,最大限度重现餐桌上的原汁原味,同时推出礼盒装,便于游客购买携带。
  春节临近,该公司专门安排1条生产线赶制“仙桃鳝鱼粉”,提前备货2万件。
  “计划在仙桃宾馆、酒店、超市全面铺货,线上直播同步推广。”该公司负责人说。2024年,顾大嫂食品公司将利用现有的销售渠道,提高“仙桃鳝鱼粉”市场曝光率,将仙桃传统美味推向全国。
  沙湖皮咸蛋
  把每枚蛋做成限量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尹立群 李辉
  提及本地土特产品,仙桃人几乎都会脱口而出:沙湖皮咸蛋。
  沙湖皮咸蛋产自仙桃市沙湖镇,到底有多受欢迎?一组数据告诉你。据该镇蛋业协会统计,2023年沙湖皮咸蛋销量达1亿多枚,平均每天超27万枚。
  新年拿到
  2000万元订单
  1月12日,位于沙湖集镇的仙桃市仙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流水线上万“蛋”齐发,一枚枚皮蛋、盐蛋经清洗、干燥、印标等环节后“滚”下生产线;再经过真空包装、打包装箱,发往全国各地,进入千家万户。
  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沙湖镇的龙头企业,每年生产、销售皮盐蛋超6000万枚,占据该镇总销量的“半壁江山”,并叫响“玉沙湖”“仙福”等蛋类品牌。
  “上半年以省内为主,下半年主攻北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负责人秦明介绍,2024年新年伊始,该公司已拿到2000万元订单,目前每天收购、加工鲜鸭蛋20万枚。
  今年43岁的秦明是土生土长的沙湖人,2002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武汉、深圳等地工作。他的父亲秦为俊曾在一家国营蛋厂工作,与鸭蛋打了一辈子交道,后来创办一家皮咸蛋小作坊,产品颇受乡亲们喜爱。
  “皮咸蛋是许多人儿时的美味,要让它延续下去。”2011年,秦明辞职回到沙湖镇,创办仙福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接过父亲的接力棒。
  好水土出好蛋
  “沙湖皮咸蛋历史悠久,清光绪年间,还被列为贡品呢。”谈及家乡的皮咸蛋,秦明如数家珍。在他看来,沙湖皮咸蛋之所以受热捧,关键在于当地水土好、蛋品优。
  沙湖境内湖泊众多、沟壑纵横,水草丰茂、虾肥螺密,这里生长着一种少见的“秘密武器”——富含胡萝卜素的麦黄角草。鸭长期食用这种天然饲料及虾螺,产出的蛋蛋壳厚、蛋白浓、蛋黄红。
  “沙湖皮咸蛋的腌制过程非常讲究。”秦明说,工人会精心挑选上等生鸭蛋,专门购置腌制的红壤、草木灰等原料,精准把控腌制的温度、蛋品的鲜度和料液的浓度,并根据客户需求,制作“溏心蛋”和“硬心蛋”。
  “咸蛋煮熟后,蛋白如凝脂白玉,蛋黄似红桔流丹,让人赏心悦目,食欲大开;沙湖松花皮蛋剥壳后呈深褐色或草青色,结晶透明,美若玉雕。”秦明的介绍,令人垂涎三尺。
  2024年,仙福食品有限公司将采购先进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产能有望翻一番。
  每枚蛋做成限量版
  “用手颠一颠、弹一弹,就知道皮蛋Q弹否。”来到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蛋厂喻姐蛋业,老板喻良枝正在人工筛选皮蛋。
  今年55岁的喻良枝养鸭多年,在沙湖、洪湖有多个蛋鸭养殖基地。一开始,她为这家老蛋厂提供蛋源,后来盘下该厂自己当老板。
  “蛋鸭是纯生态放养的,确保每枚蛋都是限量版。你看,咸蛋煮熟后白是白、黄是黄,没有一点黑圈,蛋也不咸。”喻良枝传承老工艺,坚持纯手工腌制、低盐慢腌,产品受到市场青睐。
  如今,喻良枝在网上开通抖音直播,展示沙湖皮咸蛋手工腌制全过程,让更多人知道沙湖皮咸蛋。一时间,网络订单纷至沓来。
  沙湖镇人大主席吕火松介绍,该镇正在将皮咸蛋打造成农业头号产业。目前,沙湖及周边20余家蛋企成立蛋业协会,对沙湖皮咸蛋进行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并计划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在农业、环保等部门指导下,发展蛋鸭养殖,建立省级产业联合体,打造沙湖皮咸蛋集散中心,进一步叫响沙湖皮咸蛋品牌。
  沔城莲藕
  “家藕”天成今更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尹立群
  进入腊月,仙桃市沔城回族镇农贸市场,商户谭尚元的生意愈发兴旺。“仙桃人的年味,莲藕是必备,最俏的就是沔城藕。”拎着排骨的顾客,频频光顾他的摊位。
  沔城回族镇盛产莲藕,当地人称之为“家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发现,深冬出水的沔城藕,每节细长,少了些粗壮白亮,“鸭蛋头”是其典型特征。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生蔬菜研究室专家柯卫东介绍,“鸭蛋头”是古藕种,距今有千年历史。
  据考证,明初沔城建城取土烧砖,挖成深池,植藕其中,便有了沔城八景之一的“东沼红莲”。“东沼”就是今天的大小莲花池,紧邻的南桥、七红等村是沔城藕主产区。
  “生吃如秋梨般清甜,熟食如板栗般粉扑。”沔城藕产业发展协会会长、七红村党支部书记沈先平说,沔城藕淀粉含量达21%,煨汤易烂,汤呈乳白色。据了解,常规莲藕品种淀粉含量约为11%。2013年,沔城藕获得国家地理商标认证。
  沔城藕好吃产量却不高,过去亩产不到1000公斤。当地多年借智武汉科研院所,于2018年完成沔城藕提纯扶壮项目,将亩产量提高到近1500公斤。目前,该镇莲藕种植面积超过6000亩。
  藕汤、藕丸子、凉拌藕丁、炸藕夹、泡藕带……围绕一根藕,沔城人做出全藕宴。“沔城藕像长了脚一样,卖到武汉、北京等地,每斤卖到10元,供不应求。”沈先平说。
  如何方便吃到沔城藕?位于该镇的仙桃市雨涔食品有限公司组织团队,投入1300万元,新建标准化车间3000平方米,引进生产线试制包装藕汤。
  “一条生产线每天要‘吃’1万多公斤鲜藕,市场需求旺盛。” 公司董事长李成兵说。该公司正着手推出脆爽藕片、油炸藕夹、清甜莲米等预制菜,还将围绕莲花、荷梗等开发系列产品,力争两年内年销售莲藕系列产品6万吨。
  去年底,湖北藕汤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发布。沔城回族镇党委书记陈锦介绍,该镇正会同相关部门,启动制定沔城藕地方标准,“从荷塘到餐桌,守护沔城藕的好风味。”
  毛嘴卤鸡
  “鹤立鸡群”的独特配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尹立群 段毕华
  在武汉打响品牌
  “一声鸡鸣闻三市,两脚踏行‘天潜沔’。”毛嘴镇位于天门、潜江、仙桃三地交界地带,318国道穿城而过,自古交通发达,贸易兴旺,商贾云集。
  上世纪80年代初,朱艳华和妻子别菊枝在家自开卤锅,每次卤鸡三五只,拎到毛嘴车站摆摊叫卖,10元一只,十分畅销。尝到甜头的老朱夫妇从此与卤鸡结缘,后来开办餐馆,将卤鸡做成店里的招牌菜。彼时,(武)汉沙(市)沿线,货车众多,过路的司机几乎都来他家购买卤鸡。
  说起“八须”的来历,年过六旬的朱艳华笑着作答:“这是拜顾客所赐。”年轻时,他就留着一个八字胡,来往的客人都叫他“八须”。2002年,朱艳华干脆注册商标“八须”,八须卤鸡由此叫响。
  精明的朱艳华有品牌推广意识。上世纪90年代,他在武汉一家媒体上,为八须卤鸡打了半个月广告,推广费用100只卤鸡置换。“八须卤鸡,骨头都是香的。”一句广告语被更多人熟知。
  品牌越叫越响,八须卤鸡香飘四方,在武汉自营两家店铺,在应城、京山建有加盟店。
  好品质源于独特配方
  毛嘴卤鸡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多年;曾荣获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16年被省政府认定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在朱艳华眼里,真正让毛嘴卤鸡成名的是刘宝林,当地人称之为“卤宝林”。上世纪40年代,刘宝林自制卤鸡,在茶馆叫卖。
  据介绍,刘宝林自制配方,选用土公鸡,卤鸡用沙罐,烧的是柴火灶。卤鸡色香味俱全,熟而不烂,嚼之不腻,深受客人喜爱。精明的当地人看到商机,或拜师学艺,或自研配方,不断加入卤鸡行业。
  “毛嘴卤鸡走得远,靠的是好品质。”朱艳华说,卤鸡选料讲究,首选不吃饲料、本地散养的江汉土鸡,且是喂养两年以内的鲜活公鸡。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旺盛,当地鸡源供不应求,人们不得不从外地买鸡。
  “毛嘴卤鸡能‘鹤立鸡群’,独特配方是关键。”在陈浩的记忆中,江汉平原人家有春节开卤锅的传统,“家家会卤,户户飘香”,但食客嘴巴挑剔,选料来不得半点马虎。“八角要选广西秋季产的、花椒买陕西‘大红袍’、辣椒用福建的……”陈浩经常实地考察,优中选优挑调料。
  市场认可的最正宗
  漫步毛嘴街头,卤鸡店遍地开花,毛嘴、八须、郭三泉、艳清等品牌让人耳熟能详。据统计,目前该镇共有卤鸡经营户130多家,其中拥有注册商标的有31家。
  “哪家最正宗?”
  “顾客说哪家好吃,哪家卤鸡就最正宗。”朱艳华说,味道交给市场评判。
  毛嘴镇的一位干部称,毛嘴卤鸡品牌众多,每家配方不一样,郭三泉口味大众,刘宝林香味浓烈,艳清偏辣,八须偏咸……消费者可有更多的选择。
  曾少军长期关注毛嘴卤鸡产业发展。据他介绍,该镇卤鸡年销量超过500万只,其中年销量超过10万只的经营户有5家,年销售额1.5亿元。
  毛嘴卤鸡前景可观,但面临单打独斗、散兵游勇式的发展束缚。如何让老产业焕发新活力,做大做强“一只鸡”,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老板,来两只卤鸡、两份鸡杂。”1月15日,仙桃市毛嘴集镇满街飘香,汤女士径直走进八须卤鸡店,迫不及待地吆喝一声。
  汤女士来自荆门,爱吃毛嘴卤鸡。每次到仙桃出差,她都会专程赶到这家店,不忘给家人捎上两只。
  循香走进后厨操作间,20多个灶台上架起钢锅并排开卤,热气腾腾。几位师傅手握长筷,眼盯大锅,有条不紊地翻动卤鸡。
  店老板陈浩的电话不时响起。“快过年了,每天订单好几百只。师傅三班倒,24小时炉火不熄。”他说,春节期间每天要卖2000多只卤鸡。
  毛嘴镇农办主任曾少军介绍,目前,该镇卤鸡经营户共有130多家,肉鸡专业屠宰户20多家,相关从业人员4000多人,关联产业年产值3.3亿元。

上一篇:种收加工全链条升级——随州香稻的香味旅程
下一篇:依托科技攻关 持续推进成果转化 神农架山货下山变“俏货”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