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人才振兴> 正文

鄂州华容入列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70多位新农人投身数字农业

发布时间:2022-08-04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手握“新农具”,耕出“智慧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通讯员 黄朝晖 潘协凯 涂洁琼

7月27日,骄阳似火。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孔关村,阵阵马达声刺破乡野宁静。

农机手邵义海驾驶智慧农机在大田上耕播玉米。

室外温度38℃度。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穿过晒得发烫的羊肠土路,爬进一人多高的大型拖拉机驾驶室,43岁的农机手邵义海头戴白色鸭舌帽,吹着25℃的空调。

驾舱的智能终端电子屏上,实时显示作业面积、油耗、工况等信息。他连方向盘都不握,只需到边到头时,摁倒挡调个头。

“您看,机器播种比人工播种快多了。”邵义海说。

2020年,华容区入列我省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两年来,70多位像邵义海这样的新农人投身数字农业,手握“新农具”,耕出“智慧田”,种好“中国粮”。

智慧农机“挥毫”田野

经几年培训,邵义海熟练掌握多种智慧化耕种设备,去年秋天还赶往宜昌、恩施等地播种油菜。

去年秋冬以来,华容区对4400多亩撂荒地完成复耕整治。最近,他发现本地的活儿也多了起来。

“小田变大田,机器作业更方便。今天播了60亩,按一亩60元算,就是3600元。除去人工、油费和机器折旧,一天净挣约1500元。”邵义海盘算着,过几天还要跟王本义讨教,看需不需在农机上装更多“智慧大脑”。

王本义是邵义海所属“大农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北迪拿尔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智慧农机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王本义介绍,他们与中国农科院等机构共同研发油菜精量播种机,可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开沟、起垄等8项功能;与湖北工业大学合作研发自动耕地机和智能收割机,前者作业精度达到厘米级,可在降雨、大雾、黑夜等全天候气象环境中无障碍作业。后者可实现北斗导航厘米级打点,打点完成后自动规划多种收割路径。

“现在种田有插秧机帮忙插秧,有无人机防虫打药,有收割机收粮,一条龙服务。”华容区农业农村局的李耀阳说,全区拥有大型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等先进农机具千余套。农忙时节,新农人们以大地为卷,作物为墨,手握智慧农机在田野间“挥毫”,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农机手邵义海驾驶的拖拉机搭载智能设备。

“无人农场”加速落地

华容红莲湖畔,夏大湖农场,省农科院3100亩科研示范基地里,数百亩水田里,风吹稻秧绿。

省农科院华容基地2016年启动,已投资4亿元建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试验区等6个功能区。去年开始,华容区与该基地合作试点“无人农场”建设。

王本义是400亩油菜水稻连作“无人农场”建设的技术负责人。去年以来,他牵头将基地土壤墒情、气象状况以及地块边界变成云端数据,目前只需在手机端查看管理平台,就可一屏统览“土地一张图”和“农机一张网”。

王本义说,随着后续资金投入,智能化设备装载后可物联“耕、种、管、收”各环节,在大田里全流程数字化种植管理水稻。

走近基地45号田,小型气象站竖立田间地头,微型泵闸嵌入田埂沟边。“5G网络已安装,最近正在着手接光纤通信。”省农科院植保土肥所教授范先鹏在基地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智能管理试验。

范先鹏说,去年以来,已在7块共80亩田里投入400多万元,购置安装了20多个传感器,打造智能管理平台,定时定量分区灌溉、精准灌溉、无人灌溉。

上一篇:从整修一口“当家塘”做起,省党代表周从贵——做好乡亲们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
下一篇:草庐补读未完书 更聚村童传道艺——通山乡村公益讲堂走笔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