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人才振兴> 正文

全省十佳农民刘四田种菜成“精” 钻技术变“菜博士” 盯市场成“风向标”

发布时间:2023-10-12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云梦四季长青合作社新栽的蔬菜。(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摄)

“湖北省十佳农民”刘四田手捧西蓝花菜。(受访者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冬林 汪训前 陶忠辉 通讯员 余三乔
  无粮不稳,无菜不康。
  蔬菜是我省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年产量达4200万吨,位居全国第六,年外调出省700万吨,为全国菜篮子做出突出贡献。
  蔬菜产业投入大、用工投劳多,市场波动不小,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
  在云梦县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种菜大王——湖北省十佳农民刘四田,二十年前,他从一名小包工头转型,返乡种菜,数十年间,一步一个脚印,从一介“小白”到行家里手,从一人单干到成立合作社联合闯市场,产业越做越大,带动农民越来越多。
  寒露节气前夕,在云梦县秋冬播现场会上,各乡镇负责人走进隔蒲潭镇深港村四季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场观摩取经。只见育苗大棚内,西蓝花、松花菜、白菜等幼苗茁壮成长。田畈上,一垄垄新栽的蔬菜,全程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引人啧啧称赞。
  参观之余,记者也与他畅谈起种菜经。
  不当包工头返乡种菜
  今年56岁的刘四田皮肤黝黑,身体壮硕,典型的庄稼汉子。他种菜一波三折。
  1993年,刘四田带着一帮乡亲远赴海南从事建筑行业,他当起包工头,年收入十几万元。经过几年的打拼,积累了殷实的家底。
  那个年代,打工潮兴起,村里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村里的田地撂荒严重。一年春节回家看到长满野草的田地,老刘痛心不已。
  名字带“田”字,刘四田怀有深厚的乡土情结。他不忍心让土地抛荒,思考再三,决定回家种田。
  1997年,在做通家人工作后,老刘回村一举流转220亩荒地,开始种梨树、桃树,还养了5000只鸡,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还借了8万元。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种的梨树、桃树结的果子又小又涩,病虫害频发;一场鸡瘟后,5000只鸡子死了一大半。
  技术不强、经验不足,让刘四田还被市场狠狠地呛了一口水,借的8万元还欠2万元一时无着落。困难时刻,镇领导送来了关怀。镇委书记为他作担保,延期还款。当时,妻子多次笑着数落他“原本可以过上安逸的生活,当时家里的存款在县城可以买8套房子”。
  哪里跌倒,哪里爬起
  吃一堑,长一智。那段挫折让刘四田成熟起来。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云梦地处江汉冲积平原,土壤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特别适宜蔬菜的生长。第二次创业的刘四田选择种毛豆。
  选择种毛豆,因为老刘打工的经历,在广东、海南做建筑时,当地晚上夜宵经济红火,花生米与凉拌毛豆是必点菜。老刘分析,武汉夜宵市场也会越来越大,毛豆大有市场。
  这一次,老刘全程当起小学生,请教专家,请教老菜农,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风险。
  最终,毛豆种成了,一亩地毛利近5000元。毛豆不仅让老刘还清借债,还挣回所有投资。
  在他的带动下,云梦县毛豆产业大发展,全县种植面积一度达12万亩。
  然而,随着周边毛豆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市场开始饱和,价格暴跌。
  老刘称,毛豆用工多,用工成本上去后,利润不断被摊薄。
  精明的刘四田到广州、武汉、北京、山东等地广泛考察市场,寻找当地优势品类。经过反复比较,刘四田果断淘汰毛豆改种一种高产茄子。经过精心种植,茄子一举种植成功,当时郑州市场批发价每斤达2元。40亩,200亩,500亩,他的茄子种植面积一路攀升,红火了5年。当地村民跟着效仿,云梦一度成为茄乡。
  因势而变,近几年,他主要种植西蓝花、红叶香笋、甜玉米、特色南瓜等品种,产品畅销武汉、广东、河南、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其中特色南瓜全部出口东南亚。
  因为业绩突出,2021年,刘四田获得“湖北省十佳农民”称号,并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百优保供先锋”。
  种菜也有大学问
  几次成功地转换茬口品类,让老刘成为当地菜农的风向标。老刘种什么,大家跟着种什么,老刘感到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2013年,刘四田联合9个家庭农场成立云梦县四季长青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带着大伙一起闯市场。
  在刘四田办公室的抽屉里,记者看到20多本日记,上面记录他种植蔬菜的试验数据和心得体会,记载了全国各地的市场经销商电话。凭借一身过硬的技术,当地称他为“菜博士”。
  “种菜是门大学问,要懂技术,看市场,控风险,会管理。”老刘称,自己长期多渠道搜集信息,根据上年蔬菜价格,当年种子销量,以及气象等因素,研判市场行情后,再决定来年种植的品类规模。
  对新品种与新技术的大胆应用是老刘的另一大法宝。为此,刘四田与全国农业科研院所广结姻缘,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先行示范种植。银冠花菜是浙江省的品种,刘四田试种300棵,花菜耐寒、抗病,于是他拿到该品种在湖北的代理权。国家知名蔬菜专家邱正明、省农科院在合作社成立院士工作站,在基地开展新技术应用。“三增三减示范”、全程绿色防控示范、高质高效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一项项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让老刘成为一项项最新品种的试种者,也让专家认可了这个土博士。
  三年前,刘四田受邀参与编写的《青花菜、西蓝薹和皱叶菜绿色生产技术》一书发行60万册,作为全国乡村振兴教材。今年3月,他主撰的《南瓜和西蓝薹的种植模式》在《中国蔬菜》上发表。
  传统蔬菜市场过于饱和,出路在于特色种植。刘四田称,蔬菜市场瞬息万变,不能一味地跟风,既要大胆,也不能蛮干。去年,一位天门蔬菜种植大户错估行情,种4000多亩包菜、萝卜等大路菜,结果滞销,亏损1000多万元,从此一蹶不振。他说:“投资农业风险大,必须做到资金、技术、市场可控。”
  全产业链在路上
  旋耕整地、移栽蔬菜幼苗……深秋,漫步在合作社蔬菜基地,田畴到处呈现一片忙碌景象。
  现如今,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95户社员、15个家庭农场,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万亩,每天聘请30多名务工农民,一年仅劳务费支出就达100多万元,不少菜农年收入都在20万元以上。目前,合作社已经全面运用精准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绿色防控等技术。刘四田介绍,合作社种植的南瓜,平均每亩产量4000多斤、产值3000多元、每亩纯收入2000多元。“其中一款个头2斤以下的金香南瓜,香港老板以每斤3元的价格收购。”
  在合作社产品展示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银星南瓜、绿天鹅葫芦等品种琳琅满目,其大小、形状千奇百怪,让人忍俊不禁。
  “如果8、9月份来深港村,可以在田地里进行一次奇妙之旅,现场感受瓜架下的乐趣。”刘四田笑着向记者发出邀请,明年欢迎带着小孩来体验乡村生活。
  打造蔬菜“童话世界”,刘四田种菜另辟蹊径。近两年,合作社不断完善沟渠设施,搭建瓜架,将鹤首、微型葫芦、绿天鹅葫芦、味皇南瓜等形状奇特的瓜种成景致,宛如蔬菜“童话世界”,吸引中小学校前来开展农事体验教学,成为农旅融合新亮点。
  在推进农文旅融合之余,合作社已经围绕全产业链进行提档升级。刘四田笑着对记者称,再过两年,就可以看到合作社的红薯粉、南瓜干、泡豆角等精深加工产品了。

上一篇:自费买辆二手车,一年“跑腿”十万里 “跑跑书记”乐为4000多名村民办实事
下一篇:通城县大坪村党支部书记黎曙光——呕心沥血为村民 带出一个先进村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