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生态振兴> 正文

龙感湖农场:赋予“不越雷池一步”新内涵

发布时间:2022-04-15    来源:    字体大小:A-   A+

    

龙感湖田园风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严颖 张晋

吾忧西陲,过于历阳。

足下勿过雷池一步也。

—— 东晋·庾亮《报温峤书》

龙感湖位于黄梅县境内鄂皖赣三省交界处,古称“雷池”。

东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历阳(今安徽和县)内史苏峻起兵造反,时任江州刺史温峤急欲率兵东下保卫京城(今南京),与大臣庾亮共同推举荆州刺史陶侃为盟主,击灭苏峻。后庾亮在《报温峤书》中曰:“吾忧西陲(今九江西面),过于历阳。足下勿过雷池一步也。”“不越雷池一步”由此而来。

自明朝天启年间,古雷池已被浮沙覆盖,变为盛产粮棉的平原沃野。195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国营龙感湖机械农场。此后30余年,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的垦荒者艰苦奋斗,打造出100平方公里的综合性国有农场。

今天,龙感湖农场赋予“不越雷池一步”新内涵。

66年种粮面积不减

4月8日,走进龙感湖农场,一片片方格状的漫水稻田跃入眼帘,种有300亩虾稻田的严桂群,正在操作无人机,给小龙虾喂料。

“每亩田能产100公斤小龙虾、600公斤优质稻,亩均综合收入接近7000元。”严桂群说,七八年前,农场大多是低洼小田,每年种植“一稻一麦”,小麦怕积水,产量不高,亩收益不到1000元,农户种田积极性不高。

2015年,龙感湖农场整合国土、交通、农业、水产、水利、林业等项目资金,将分散在农工手里大小不一的田块,改造成50亩一个单元,配套完善水、电、路、渠,引导农工大规模、标准化虾稻连作。

稻香虾鲜,一田两收——既保障国家“米袋子”,又鼓起农民“钱袋子”。去年,龙感湖农场虾稻连作面积发展到6.6万亩,基本覆盖农场所有农田,年产优质稻谷3.6万吨,小龙虾1万吨,农民每亩增收近3000元,小户年收入二三十万元,大户收入在百万元以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再过几个月,这个景象就会出现在龙感湖农场禾隆稻蛙立体种养基地。

基地负责人曹叙洲介绍,去年10月,他流转农场230亩农田建稻蛙基地,今年4月底播种稻谷,5月投放黑斑蛙苗,“它与虾稻田相比,稻谷产量相近,但养蛙的纯利润比养虾高出近万元。”

黄冈市农科院为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农艺师李兴华说,整个稻蛙田,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稻田为蛙提供栖息场所,蛙在稻下捕食害虫,并反向提供排泄物,给水稻做肥料,有利于修复农业生态,改善土壤肥力。

水稻种植更加绿色,带俏稻蛙米,有不少客商找到曹叙洲,提前发来订单,每公斤出价40元。

粮稳天安下。龙感湖农场副场长於春明介绍,虽然“种”法一直在变化,但龙感湖农场66年来始终保持种粮面积不减、产量不降,“这是一条不能逾越的底线。”

生态优先一寸不让

3亿元高档尼龙胚布生产基地项目,10.5亿元环保无染彩色纺缝纫线生产基地项目……

今年以来,龙感湖一口气引进12个纺织项目,总投资额25亿余元。目前,已有68家纺织企业落户龙感湖工业园区,纺纱规模50万锭,喷水织机近万台,去年产值超过40亿元。

一个农场,怎么有这多纺织工厂?

“我们是农场,但并不是说不能发展工业。”龙感湖工业园区办工程师敖继华说,2009年,龙感湖获批为全省现代农业开发示范区试点单位,逐步构建有机种植、安全养殖、特色纺织、新型能源四大循环产业链,实现由“农场”向“工场”的历史性转变。

2010年以来,龙感湖逐渐成为沿海地区纺织产业转移目的地之一,之后因为生态保护,一度有过彷徨,导致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去年,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形成共识: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松。

在湖北成毅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又回到生产区冲洗,剩余的杂质挤压成泥块,由环保部门回收处置。

以生态优先倒逼产业升级。作为黄冈市现代纺织产业链链长单位,龙感湖高标准规划纺织产业园,拟引进市场主体共同打造,实现集中供水、回用、供热、排污、处置,以备足承接纺织产业转移的空间、环保容量。

去年12月,龙感湖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宁团队合作,共建纺织产业研究中心,为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

龙感湖农场党委书记高维鹏说,龙感湖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纺织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

上一篇:200多名能人回乡, 60多家企业投资百亿开发山水资源——崇阳农旅融合让乡村更绿更美
下一篇:种养结合增效益 修复耕地保安全——在大冶看农业绿色发展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