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前 2016年12月,宜昌长江边的污水处理厂与砂石堆场林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生态修复后 修复后的长江岸线宜昌段已经成为一条生态廊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金凌云
“长江经济带开发建设,首先定个规矩,就是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搞大的发展,而是要科学地发展、有序地发展。对于长江来讲,第一位的是要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视察湖北,首站来到宜昌,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立下生态规矩。
5年过去,作为“立规之地”的宜昌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先行先试,引领示范,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转型、延长产业链条、优化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从“化工围江”、烟囱林立,到“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近年来,宜昌先后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宜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经济增速从2017年的2.4%跃升至2022年的5.5%,交出了绿色发展的优异答卷。
坚持生态优先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宜昌“关改搬转”134家化工企业,长江干流宜昌段实现水清岸绿
长江干流流经宜昌232公里,占湖北省长江干流岸线总长的近四分之一。
如今,站在猇亭区的长江岸线眺望,水清岸绿,山峦叠翠。沿岸灯塔公园、长江大保护公园、织布街江滩公园等生态景观串珠成链。
宜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已探明储量占全国的15%、全省的50%以上。依托丰富资源和水运优势,化工产业成为宜昌第一个产值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但是,多年来粗放式、无序化发展,长江沿岸一公里却成为非法码头、砂场、化工厂的盘踞地,林立的烟囱、污浊的排口时刻挤压着长江生态。
“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朱汉洪说,做好生态文章,是宜昌的“必答题”。
长江病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宜昌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动长江沿线一公里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拆除沿江码头216个、取缔采砂场134家,腾退港口岸线42.7公里,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
还绿于民,还绿于江。昔日码头、砂场被改造为生态公园,工厂林立的岸线实现了“一带串十景”的喜人变化。宜昌灯塔广场,2018年前还是喧嚣的磨盘溪码头,散装煤炭堆积如山,污水遍地横流,如今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为根除污染隐患,宜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全域生态修复治理,完成1850余个长江、清江排污口整治。
助推长江航运“绿色升级”,宜昌建成12个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码头,对待闸船舶生活垃圾污水实行全免费接收,年接收转运量16万吨。
近年来,宜昌在长江流域率先实现经营性港口岸电全覆盖,2022年新建新能源船舶28艘,占湖北的56%。
2022年,长江干流宜昌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出境断面总磷浓度较5年前下降近60%。
长江生态环境的“指标生物”江豚,从“稀客”成长为长江宜昌段的“常住居民”。
推动绿色发展
——“关改搬转”不是“一关了之”“一搬了之”。宜昌引导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化工产品实现由“按吨卖”到“按克卖”
在猇亭兴发新材料产业园,一款通体泛着金属光泽的黑晶体引人注目。“普通黄磷一吨卖2万多元,我手中的黑磷一克就可卖到5000元。”兴发集团董事长李国璋介绍,这款黑磷产品,实现了磷基化学品从“按吨卖”到“按克卖”的价值跃升。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考察长江,第一站就来到这里,察看企业搬迁、改造以及码头复绿情况。
在兴发全国20多个化工园区中,猇亭兴发新材料产业园无论是规模、发展速度还是科技含量都是最高的。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回忆,2016年宜昌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整治,园区江边生产装置面临被拆的命运。整整一年,产业园不敢发展,也不愿拆除。彼时兴发70%产品供应国际市场,激烈的国际竞争不进则退,再等下去,市场所剩无几。
拆!最终兴发决定,在这个寄予厚望的产业园动刀。一夜之间,所有直排排污口全部封堵,沿江1公里范围内的化工装置全部开始拆迁。
“我们共关停、拆迁32套化工装置,腾退900多米长江岸线并绿化,新增污染处理装置10余台套。”陈晓清说。
“壮士断腕”带来短暂阵痛,但为兴发找到新的方向和支撑点。
近年来,猇亭兴发新材料产业园区综合排放削减30%,年取水量同口径下降50%。有机硅综合实力跃居国内第一方阵,多项关键工艺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导和制定气相二氧化硅国际标准。为芯片配套的电子级磷酸、硫酸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出口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2021年4月,全国第二个、中部地区第一个电子化学品专区——湖北电子化学品专区在这里揭牌。
2021年12月湖北三峡实验室揭牌,由兴发牵头联合11家单位共同组建,实验室瞄准绿色化工领域,聚力解决磷石膏世界级难题。
兴发集团的转型发展,是宜昌破解“化工围江”的典型代表。近年来,宜昌化工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迈进,精细化工占化工产业的比重由2016年的18.6%提高到2022年的42.1%,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致力乡村振兴
——幸福生活等不来、也送不来。宜昌农民在党组织带领下团结奋斗,护好绿水青山,日子越过越好
8月,夷陵区许家冲村,青山碧水相映,秀美民居一字排开。
许家冲地处长江三峡的西陵峡畔,是三峡工程“坝头库首第一村”。该村599户1439名村民中,90%以上为三峡移民。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许家冲,详细了解三峡移民新村建设和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总书记说,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回忆5年前的那一幕,谢蓉仍内心澎湃。谢蓉是许家冲村新任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里的创业带头人。2018年4月,在村电商服务站,她拿着自己设计的中华鲟布艺挂饰,向总书记介绍“三峡·艾”刺绣产品。
“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也为坝区移民今后的奋斗指明了方向。”5年前,谢蓉的合作社还是一个手工作坊。她立足峡江特色“牵花绣”,与北京一公司合作进军电商市场。现在,她的生产车间从300平方米扩大到1200平方米,员工增加到100多人,并推出挂件、胸针、刺绣摆件等系列产品,每天产品销售500单,带动大批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暑假期间,村民刘正清家接待了一波又一波游客。“暑期民宿入住率90%,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刘正清说,许家冲村现在共有38家特色民宿,村里将所有民宿纳入线上平台集中管理,统一设计,统一定价,统一推广,知名度越来越高。
同时,许家冲村紧盯生态保护,推动生活污水、垃圾等统筹治理,养山护水,村容村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当年总书记考察过的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档升级。
如今,许家冲已是“全国旅游示范村”,每年吸引游客近20万人次。2022年村民人均收入2.8万元,比2017年增长82.6%。
“盼望总书记再来,在绿水青山中,看看我们翻天覆地的变化!”谢蓉说,守着长江水,吃稳“生态饭”,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短评
把真理力量转化为实践伟力
湖北日报评论员
从“谈化色变”到“脱胎换骨”,宜昌以破茧成蝶、凤凰涅盘的壮志雄心,加速赛道转换,推动传统化工“老树发新枝、老树变新种”。
从“生态屏障”到“生态饭碗”,宜昌守护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绿色生态产业由点到面、扩面成片,颜值、价值“两值齐美”。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宜昌的不懈努力,不仅换来了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更蹚出了一条“效益高、生态美、可持续”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之路。
从宜昌的生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
长江大保护之所以实现历史性转折性变化,湖北之所以能再现水清岸绿、江豚逐浪、麋鹿成群的生态美景,根本在于总书记掌舵领航,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仅走得通,而且走得好、走得远。
湖北是长江干线流经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生态大省、“千湖之省”,肩负着确保“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的重任。
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湖北篇章,不负习近平总书记重托,不负湖北人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