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生态振兴> 正文

“缺水之河”怎样润泽一方——荆门市牌楼西河流域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3-10-08    来源:湖北日报    字体大小:A-   A+

坑塘改造成湿地公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祝华 通讯员 彭迎兵 欧阳萍
  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长兴村一块水稻田边,水草“遮盖”着牌楼西河。
  8月2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驱车沿河从源头行至下游,发现河道最窄处不足3米,河水很浅,有的地方甚至断流。
  东宝区多为低丘岗地,是“旱包子”地区。
  牌楼西河虽然“袖珍”,却是牌楼镇村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
  它发源于牌楼镇北部岗地,由三条支流汇聚而成,两条支流系自然雨水生成,一条支流源自牌楼镇北部的寨子坡水库,流经长兴村、长岗村、新生村、牌楼村、来龙村,汇入汉江支流竹皮河,全长12.4公里,流域面积29.54平方公里,覆盖2829户、8854人。
  6月,东宝区成立牌楼西河小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邀请中规院、中山大学、省环科院、生态院组成的专家团队前来调研,专家团队一致认为:牌楼西河是一条缺水的河流。在缺水的情况下,流域要实现绿色发展,必须创新思路。
  一年生态缺水251万立方米
  长兴村地处牌楼西河的源头,村民们却饱受干旱之苦。
  村民郭金梅说,每年水稻种植季,家家户户搬来水管、水泵,通宵达旦地从河中抽水。因为抢水,村民们常闹矛盾,甚至打架。
  上游如此,下游情况可想而知。来龙村党支部书记胡为义说:村里几乎年年缺水。
  谈及缺水的原因,东宝区水利和湖泊局党组成员房文娟介绍,一是上游来水有限;二是河道狭窄,淤积严重,蓄水能力不足;三是周边村庄、农田较多,种植养殖用水量较大。
  按照有关要求,牌楼西河生态流量最低应为0.29立方米每秒,年均生态需水量551万立方米。目前,牌楼西河实际生态流量仅300万立方米,缺口达251万立方米。
  “季节性缺水严重。”房文娟说,春夏两季靠天上下雨,勉强满足流域内生产生活之需。秋冬两季雨水较少,加之上游漳河和寨子坡水库自身水量不足,下泄流量有限,流域内用水尤为紧张。
  “四水法”缓解水资源不足
  面对缺水现状,流域怎样解决用水难题?
  “我们的思路是,采用‘四水法’。”东宝生态环境分局党组成员常伟说,“四水法”指的是保水、补水、蓄水、节水。
  保水,又为“挡水”。此前,牌楼西河上有33座大小闸坝,多数年久失修,难以发挥作用,丰水期留不住水。
  今年7月,水利部门开始拆除小、散闸坝,改造挡水坝为液压式翻板闸。“汛期放下挡板泄洪,需要时升起挡板蓄水,把水留下来。”牌楼镇水利水电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士华说。
  补水,准备从两方面改进。一方面,依靠漳河水库和寨子坡水库,有计划地调水;另一方面,实施生态补水。
  在长兴村的一片空地上,工人们正在平整土地、挖坑植树。常伟介绍,利用流域上游空地,规划种植水源涵养林,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
  蓄水,是留住水资源的第三种办法。
  牌楼西河主要流经农业种植区。在流域范围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坑塘169个,被村民用于水产养殖。东宝区想出了“坑塘蓄水”的办法,准备将临河200米内的44个坑塘改造成湿地,形成天然的蓄水池,剩余125个坑塘则修复成为水田,用于种植水稻。
  在牌楼村主要公路一旁,有一片水清景美的人工湿地。这块湿地由7口坑塘改造而成,村集体按每年每亩600元的租金从村民手中流转后与市场主体合作,集中规划设计,挖塘清淤后种植荷花和水草,形成104亩的大片湿地。
  “湿地与湿地、湿地与河道相互联通,既收纳雨水,又净化水质,一举两得。”常伟介绍,政府正计划引入社会资本,给予优惠政策,让他们参与湿地的运营和管护。
  目前,另外47个坑塘正在规划改建中。
  收纳天上的雨水,留住过境的河水,还得节约管道里的自来水。
  牌楼西河流域生活用水均来自寨子坡水库。十几年前建设时,自来水管采用的是老式PVC管,如今老旧破损,漏水严重。今年,东宝区住建部门将对自来水管网提质升级,改用材质更坚固、价格合理的PE水管,可将水资源损耗率从20%降低至12%。
  智慧供水系统同步实施。以前,每个自然湾共用一个总水表,每家用多用少,是一笔糊涂账。今年底,每家每户将安装水表、按量收费。
  8月,牌楼西河流域出台取水管理办法,规定流域内生活、生产供水管网覆盖的地区,用水单位或个人应使用自来水或灌区供水,不得从河中取水;禁止开凿新井,已开凿的自备水源井应停止取水。
  这些天,胡为义天天做群众工作。有的村民表示难以接受,少数村民则认为有利于改变“抢水”的局面。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倒逼群众形成节水意识。”房文娟说,目前,东宝区正在研究完善水价确定和水费收缴机制。
  节水型农业是方向
  湖北永耕农业有限公司在位于下游的来龙村,投资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在智能温室内,工作人员扭开水肥一体机开关,“营养套餐”直接输送到每一棵西红柿苗的根部。
  “智能控制系统非常聪明,西红柿苗子渴了饿了,都能及时感知。”公司负责人陈劲松介绍,公司拥有智能温室2.5万亩,可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自动雾化降温系统,精准配比温度、湿度、营养成分,重构蔬菜水果理想的生长环境。
  陈劲松介绍,一般大田种植西红柿每公斤用水60升,而智能温室每公斤西红柿只需水8升。
  东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炎平介绍,今年以来,东宝区把节水型农业纳入项目补贴范围,引导企业创新节水技术、开发节水产品。
  以水定产业,以水调结构,东宝区正努力探索节水与增收的“双赢”。
  针对水资源匮乏的现状,东宝区农业农村局准备出台细则,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推行“水改旱”,引导种植玉米、红薯、旱稻、超级稻等用水量较小的粮食作物。对干旱的水田,鼓励农民采用小麦连作玉米等模式;对于完全缺水的旱地,鼓励农民采用玉米间套花生、棉花间套西瓜、芝麻套种豆类等模式,实施复合高效间作套种,提高亩产效益。
  “调整种植结构,收益会有所降低。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需要一个过程。”胡炎平说。
  长兴家园是一个集并小区,2013年,长兴村实施迁村腾地,40户村民被集中安置。这些农户都在房前屋后种菜种果。
  “随意铺设水管,用水无度,浪费严重。”长兴村党支部书记董锦林为此伤透脑筋。
  今年6月,长兴家园腾出4亩空地,规划成集中式菜园和果园,每户认领一块,收益归村民。
  记者看到,空地旁建有微型净化池,生产和生活污水集中进入池中,净化处理后通过水管进入菜园和果园,实现循环利用。
  董锦林说,10月开始,长兴家园的节水方法将在牌楼镇推广。

上一篇:巴东绿葱坡镇以绿色经济取代黑色经济 “煤炭小镇”变身康养胜地
下一篇:“穿城之河”如何清水入库——十堰市茅塔河流域的探索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