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力筑路谋发展 木兰故里花飘香 ——黄陂区姚家集街“四好农村路”建设侧记
图为:“木兰花乡”路路通
图为:区人大召开推进会
图为:道路管养责任明
图为:路域环境畅又美
图为:危桥改造更安全
黄陂区姚家集街是革命老区,也是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里。近年来,为推动乡村振兴,服务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保障群众安全出行,街道全员上阵,高位谋划、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在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全街通村公路达117.7公里、通湾路211.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组组通,并荣获首届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称号。
提高政治站位
坚持科学规划
为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水平,改善农村通行环境,姚家集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成立了建设专班和领导小组,制定了“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部门责任,实行“街道主要领导负总责、班子成员包片区、片区书记包项目,村书记包路段”和“定目标、定任务、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的责任制,保证每条路有专班负责,形成了层层把关、守土有责的良好局面。
结合农村公路发展实际、脱贫攻坚、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坚持“合理布局、联网成片”原则,谋全局,重规划,科学编制街区交通规划,着力构建干支相连、村村相通、组组相接的农村公路发展网络。近年来分期分批对49条、119.85公里通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并从可持续发展考虑,每条路两边至少预留一侧扩宽空间,为进一步提档升级打牢基础。
狠抓建设规范
形成联动合力
严格监管“四好农村路”建设各个环节,确保质量、重视规范。通过优中选优,确定有资质、有实力、讲信用的施工单位参与建设,严格执行“八公开”制度,同时,由区交通局实施质量监督,监理单位全程跟踪,街道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共同监督,确保全程建设规范、监管无死角。2018年,共完成11.3公里示范线提档升级、24.37公里农村路加宽、3.6公里美丽乡村循环公路刷黑、亮化、绿化和美化。
为了提升路域环境,由街道牵头,组织国土、城管、派出所、电力、自来水厂、林业、村镇建设等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完成了路边杆线迁移、多杆合一,节约了资金,方便了维护,广受好评。
完善管养机制
探索市场运作
按照“乡道乡管”要求,街道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和养护事宜;落实工作经费,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聘请专业养护公司,负责道路清扫保洁、杂草清理、边沟清淤、绿化管护等工作。
明确管养职责,实行街、村(社区)监督,采取定期巡查、抽查、考核。村书记作为信息员、监督员,负责将所辖路段发现的问题上报街道管理站,街道管理站负责对养护公司监督、考核;管理站执法中队与多部门联合执法,依法依规对非法侵占道路用地、破坏公共交通设施等行为实施整治,确保公路畅通、路面整洁、路边无乱堆乱放、无杂草,打造了通畅、安全、舒适、美观的交通环境,基本实现“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养必优良、管必到位。”
注重运营安全
保障出行便捷
改善运营环境,确保运输安全,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环节,为此,街道一方面加强公路安防工程建设、通客车公路危桥改造,2018年已完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455”工程5.75公里,改造危桥3座190延米;另一方面,制定各项安全运输制度,会同区交通局相关部门、客运公司、物流公司,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客车安全运行、农村物流网点建设等事项及时沟通,推动客运、物流健康发展。
为满足群众出行需求,街道积极向区交通部门争取,将符合公交通行条件的道路纳入公交网络,方便群众便捷出行。2018年,姚集至畈张村客运线由原来10公里延长至12公里,连接起沿线7个村,解决了近万村民出行难问题,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路产融合
服务“三乡工程”
道路围着产业建,产业围着道路转。姚家集街道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中,注重推进路产融合发展,为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杜堂村能人葛天才回乡创业,成功开发旅游景区“木兰花乡”,带动杜堂、崇杰、北门、柏叶等附近村民脱贫致富,街道积极向区政府、交通局争取,对景区迎宾大道刷黑、亮化、绿化和美化,有力支持了景区发展和“三乡工程”;双河村发展柑橘、葡萄种植和虾稻种养产业,街道及时为产业发展量身打造便捷、畅通的交通环境,对基地4.2公里道路提档升级,推动了基地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持之以恒扎实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交通保障,让‘木兰花乡’香飘万里,让广大农民更加富裕。”姚家集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赵绪旭信心满满。